唇腭裂相关问答

深圳市儿童医院福田院区 2015-08-06
已阅读 3413

唇腭裂的病因:


  唇腭裂畸形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先天畸形,发病率约1‰~2‰,是一种与基因和环境有关的多因素遗传疾病,其具体病因至今还不确切。

  唇腭裂的发病原因还不确切。普遍接受的是多因素综合作用学说,认为唇裂是一种多因素遗传疾病,具体病因可以分为两大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而环境因素又包括了母体环境、感染、药物、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营养等诸多方面。至于究竟是什么原因能导致唇裂,或者说避免了什么原因就可以避免唇裂的发生,仍然没有确定的答案。


怎样对待唇腭裂孩子:


  当父母生下唇腭裂孩子,我们可以理解他们的震惊、愧疚、焦虑、失望和自卑。父母首先应该从心理上接纳这个孩子,并配合治疗计划的完成。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对孩子的态度将影响孩子以后的人格发展。所以,应建议父母尽量克服愧疚和同情的情绪,把他当作正常的孩子哺养。过分保护和过分排斥,只会让孩子更意思到自己的缺陷,容易养成其任性霸道或痼弊的个性,而这样的个性将影响他的一生。

  当孩子懂事后问到他的缺陷时,父母应该尽量诚实、放松和开放的态度解释他的问题。让他及早和尽量地了解他的问题,就更容易协助他面对问题。

  唇腭裂患儿在人格发展上与一般正常孩子无异,只是他必须配合长期的多项的治疗计划。因此,父母必须花费更多的心血,培养他内在的能力与信心,以面对外在的挫折与压力。譬如,从小就经常以伟人传记勉励他,灌输他诚恳的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具备良好的个性及才能比拥有美丽的外表更重要。在他就读幼儿园和上小学时,请让学校老师了解他的问题,让同学能够接纳他,协助他享有快乐的学校生活。在他沮丧、灰心的时候,不断的给予鼓励、支持,他将会发展成身心健康的个体,贡献能力于社会。

  另外,应该积极的帮助孩子接受治疗。治疗是多方面的,包括手术治疗、正畸治疗、语音治疗、心理治疗等。只有适时完善的接受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才能象正常人一样走进社会。


唇腭裂幼儿的喂养


  为什么唇腭裂幼儿的喂养较一般孩子困难?


  原因1:由于唇腭裂特殊的解剖结构,唇部裂开,口鼻腔相通,口腔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密闭结构而无法产生有效吮吸所需的负压。

  原因2:由于腭部裂开,肌肉的分布,附着的改变使肌肉的发育及张力改变。引起舌头后缩;同时舌过度发育,舌头上抬不能在吸食时有效包裹奶嘴。

  原因3:由于软腭缩短或不能抬升致软腭功能不完善而影响吸吮、吞咽。


有什么针对性的喂养方法?


  方法1:注意体位:

  (1)取坐位或45?角抱位,切忌平躺,以免呛咳;

  (2)采用面对面喂哺方式,以利观察。

  (3)采用俯卧位,使鼻腔在口腔上方而不致发生呛咳。

  方法2:孩子吸奶时,用手指堵住唇裂部位,帮助唇部闭合。

  方法3:选用十字开口的树胶奶瓶,因为十字型的开口在受到压迫时才会打开,孩子不会被呛到。

  方法4:采用挤喂的方式,即购买可以挤压的奶瓶或注射器,滴管喂养。

  方法5:通过吹气球,吸吮奶嘴或按摩肌肉训练颊,舌的功能。

  方法6:将奶嘴置于非裂开处,以免局部刺激过大。

  方法7:早期正畸治疗,如配戴一种由软硬两种树脂材料构成的Hotz矫治器,覆盖全部牙槽嵴和硬软腭,使口腔内形成负压并改善舌的运动,对喂哺有显著的改善。


为什么术后应选用汤匙喂养?


  原因1:术后吸食奶嘴会引起伤口局部张力过大,致伤口愈合不全。

  原因2:术后伤口疼痛,孩子亦不愿吸食奶嘴致进食不足。

  方法1:选用平底匙而不宜选用深底匙,避免金属制品。

  方法2:盛取食物应由少量开始,逐渐增加。


针对术后有什么特别注意事项?


  (1)不要喂食过烫食物。

  (2)喂食后应进食少量温开水以清洁口腔。

  (3)避免残渣及过硬食物的刺激。

  (4)保持伤口局部清洁,干燥。

  (5)避免过度哭闹及抓挠,碰撞伤口部位。


唇腭裂的序列治疗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唇腭裂治疗的现代概念,已不再是单纯的手术修复,而是形成了恢复正常解剖生理功能的,包括矫形-外科-正畸-语音的立体的治疗模式。唇腭裂序列治疗正是为了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和根据这一模式提出的概念。

  所谓序列治疗,就是从患者出生到长大成人,随着生长发育的每一阶段,治疗其相应的形态、生理、心理缺陷。也就是要在治疗的最佳时期,采用最合适的方法,得到最良好的结果,形成程序化。简言之,唇腭裂序列治疗就是由多学科专家参与,在患者恰当的年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唇腭裂患者进行全面治疗的一个完善的实施系统。

  组成治疗组的多学科专家包括颌面外科医师、儿科医师、口腔正畸科医师、口腔内科医师、整形外科医师、口腔修复科医师、耳鼻喉科医师、正颌外科医师、语音病理学专家、医学影像学家、护理学专家、遗传学专家、心理学专家、美容医学专家,以及社会和公共卫生工作者等。也就是说,目前唇腭裂的治疗最起码应该包括修补裂隙和恢复解剖形态的外科手术治疗,改善牙列结构的牙正畸治疗,恢复正常说话功能的语言治疗以及能配合治疗、顺利学习、适应生活、工作和社会的心理治疗。


唇腭裂一生要做几次手术?


  专业而精细的整复外科手术对患者的外观、语音恢复、耳疾的改善、颜面的发育及心理社会适应均有极大影响。唇腭裂整复手术主要包括唇裂修复术、腭裂修复术和牙槽突裂植骨术。此外,还要根据患者的个别情况选择性地增加咽成形术、唇裂鼻畸形矫正术、唇腭裂继发畸形二期整复术、正颌手术等。这些手术哪些应该作,哪些不应该作都是根据不同患者具体的畸形程度决定的。

  单侧唇裂修复术一般在出生后3个月进行。

  双侧唇裂修复术一般在出生后6个月进行。

  腭裂修复术一般在出生后8个月-12个月进行。

  咽成形术一般在4~5岁进行。

  牙槽突裂植骨术一般在9~11岁进行。

  唇裂鼻畸形矫正术一般在13~16岁进行。

  颌骨畸形的正颌外科手术一般在16~18岁进行。

  唇腭裂继发畸形二期整复术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在5岁(学龄前)、9~11岁(牙槽突裂植骨术时)和18岁(颜面发育完成之后)进行。


如何进行唇腭手术的护理?


  术前护理:

  对患儿生长、发育、营养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以判定对麻醉和手术的承受能力。作好各项术前检查。

  对唇裂手术患儿应观察面部皮肤有无溃疡、疖、痈等;对腭裂手术患儿应检查口内及耳、鼻、咽、喉等部有否炎性疾患和上呼吸道有无感染。如伴有上述情况,应先进行治疗,暂缓手术。

  唇裂患儿术前三天开始练习用调羹进食,以适应术后需要。

  儿童术前需用漱口剂清洁口腔并擦净鼻腔污物;成人术前三天应作常规洁牙,并以漱口水含漱。

  术前皮肤准备一般以肥皂水洗净局部并刮除唇、面部细毛;成人刮净胡须及剪短鼻毛。

  全麻者手术日清晨禁饮食。术前半小时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需要输血者应作好输血前准备。

  准备全麻床铺。


  术后护理:

  术后全麻未清醒前,应在苏醒室有专人护理,防止呕吐物或血液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全麻清醒前,应使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后应严密观察喉头水肿及伤口有无出血的情况。

  全麻清醒后6小时,可给予少量饮料。唇裂修复者,流质进食7天,7天后可改为半流质。腭裂修复者,流质持续14天,14天后可给稠软半流质,1月后给软食。

  术后可考虑适当给予全身及局部抗菌素,以预防感染,除此之外,每日还应清洗术创与口腔。

  唇裂修复术5~7天拆线,腭裂修复术可不拆除缝线。


唇腭裂孩子要警惕听力障碍

  腭裂患儿并发中耳炎、听力障碍等中耳疾患的发生率远远高于相同年龄段的正常人群。国内外诸多统计资料显示:其发病率大约为40~80%。主要是渗出性中耳炎(中耳积液),也叫非化脓性中耳炎。


  发病原因 :


  中耳积液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腭裂患者的咽鼓管结构和功能异常、咽鼓管通气功能障碍而致中耳腔内负压,中耳腔粘膜内液体渗出且不能经咽鼓管引流而积液。


  中耳积液的危害:


  中耳积液以年龄较小的腭裂患儿较常见,这个阶段恰好是患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如果伴发传音性听力损害,将妨碍患儿的语言学习,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甚至可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

  另外,长期的中耳积液,易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化脓性中耳炎。反复的化脓性感染易导致听骨链粘连而出现较严重的听力损害。因此,应积极治疗渗出性中耳炎,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哪些表现应警惕中耳积液:


  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或粘液,可使鼓膜动度下降,部分患儿可出现传音性听力损害,但大多数损害程度较轻,与父母接触时,交谈并无明显困难,因此,大多不被患儿家长察觉。

  单纯中耳积液并无明显症状或体征。年龄较大的儿童可述有耳塞、胀满感。部分继发细菌感染后,可转化为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耳心疼痛,患儿烦燥、哭闹,常引起鼓膜穿孔、外耳道流脓、发烧等症状。反复化脓性感染可导致中耳听骨链粘连,出现中、重度的传导性耳聋,患儿的语言学习说话将受到明显的影响。


  唇腭裂患者的语音障碍


  语音障碍是先天性腭裂畸形主要症状之一,也是腭裂患者生存质量中最苦恼的问题和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其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身心健康。腭裂语音障碍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多方面的检查才能判定语音障碍的特点,并进行正确的分类。这是以后正确进行语音治疗的基础。


  一. 腭裂语音障碍的特点

  腭裂患者由于口鼻直接相通,因此,发音时不仅带有过度鼻音,而且口腔内气流压力也明显不足,结果导致语音不清。

  一般而言75%左右的患者在腭裂修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发展与一般小孩一样的语言,其余约有20%—25%的患者会有语言上的问题,需要语音治疗。

  虽然,腭裂畸形患者的语音障碍有一些共同特点,但是不同的畸形类型、不同的畸形程度、不同的患者,其语音障碍存在有变化多样的、明显的个体差异。归纳起来,腭裂语音的特点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声音共振异常


  腭裂患者声音共振异常的形式包括过高鼻音、过低鼻音、缺乏鼻音、混合性异常、“含土豆”音等,但最常见的为过高鼻音,这是由于腭裂患者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所具有的特点。


  1.过高鼻音:

  在发元音和浊辅音时,经过声带的声波同时进入鼻腔和口腔,引起口鼻腔的同时共振,使声波共振增加。大部分情况下,过高鼻音是由于说话过程中腭咽闭合不全引起的,但也可以发生于存在有口鼻腔漏的患者。

  2.过低鼻音:

  由于鼻道的部分阻塞,增加了气流的阻力,同时共鸣腔的形状改变,因此减少了声波在鼻腔内的共振,特别是鼻辅音明显异常。过低鼻音更多地发生在单侧完全唇腭裂的患者,因为鼻中隔的偏斜,患者鼻道的横截面积减小,同时患侧鼻翼塌陷也增加了患侧的阻力,过低鼻音还可能发生在咽成形术后。

  3.无鼻音:

  当鼻道完全阻塞时,声波在鼻腔内几乎无共振,在这种情况下鼻辅音[m]、[n]、[ng]类似于[b]、[d]、[g]。咽后壁瓣过宽或鼻道异常是产生无鼻音的常见原因。

  4.“含土豆”音:

  这种共振异常难以确切描述,被认为是鼻道前部阻塞造成,变化于过低鼻音和无鼻音之间。


  (二)鼻漏气


  鼻漏气是指在发辅音时有气流从鼻腔释放,这种气流在通过鼻腔时有时可被听到。鼻漏气的产生通常是由于腭咽闭合不全引起,可以是结构性的,也可以由口鼻腔漏引起。鼻漏气可以持续存在,也可以出现在特殊辅音中。鼻漏气和过高鼻音通常共同存在并相互联系,但不能通过判定其一的存在而确定另一个的存在,他们各自都可以单独存在。

  当鼻漏气的气流量足够时,通过鼻道与鼻甲摩擦而产生的噪音称鼻甲音,鼻甲音通常与塞音和塞擦音相伴。在一些鼻漏气的病人中,说话时其鼻翼周围的面肌代偿性收缩试图减少鼻漏气,但事实上并不能减少鼻漏气的产生。


  (三)口辅音压力减弱


  口辅音压力减弱是由于部分气流通过鼻腔分流,口腔气流压力相对降低,使一些需要口腔压力的辅音力度减弱,导致这些辅音的发音不清,如[p]、[t]、[k]、[q]、[c]、[ch]等。口腔辅音压力减弱通常发生在腭咽闭合不全的情况下。


  (四)代偿性发音


  辅音对口腔发音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非常敏感,要求很高。对于腭裂或唇腭裂患者来说造成发音错误的原因有是多方面的,包括唇的瘢痕,前部牙齿位置异常,上颌骨发育不全,错颌畸形,口鼻腔漏,腭咽闭合不全和听力障碍等。在代偿性发音中其发音位置错误多于发音方式错误。

  腭裂代偿性发音错误通常由于腭咽闭合不全所致。这些患者由于在发音过程中由于有腭咽闭合不全的存在,总是试图用一些代偿性动作在气流通过腭咽口进入鼻腔前阻塞气流。与正常辅音的产生相比,代偿性辅音的形成位置更靠近口腔后部和上声道的下部。主要是通过舌后部及咽中缩肌的运动缩小咽腔、声带的完全闭合、喉及会厌的不正常运动等来实现代偿性发音。因为代偿性发音并不需要腭咽闭合的存在,所以他可反过来又影响正常的腭咽闭合。


  二.腭裂语音障碍的临床表现


  腭裂语音发生机制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常常表现为多样化,一般常常将腭裂语音障碍的临床表现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声门爆破音


  声门爆破音是在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的患者中最容易发生的一种异常语音。在语音病理学中被称之“腭裂语音”的代表音,其音声特点是:语音清晰度低,在发某些辅音时,声音似从咽喉部硬挤出。在发[pa],[ta],[ka],[chi],[s]等爆破音和摩擦音时最容易检查到这种异常。例如在发 [ka]时,只能听到[a],而辅音完全被略去。在一些严重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当让他发[pa],[ta],[ka]时,听到几乎全是[a]的声音。


  (二)喉摩擦音


  喉摩擦音也是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特有的一种语音障碍表现,他的语音清晰度往往比较低。发音时舌根和咽喉磨擦而形成的异常语音。在临床上以 [s]、[ci]、[t]、[ts]、[dz]、[d]的音最容易被检查。在发音时,几乎看不到患者的舌尖运动。咽腔侧位造影片时,能看到在发上述音时,舌根与咽后壁十分接近。


  (三)咽喉爆破音


  咽喉摩擦音是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所特有的一种异常语音,语音清晰度低。它的发音过程几乎是通过舌根和咽后壁的闭锁和开放来完成的。在发 [k]、[g]等音群中最容易被检查。正常构音者在发[ka]、[ga]时可看到舌背上抬的运动,但在咽喉爆破音时,舌背是水平向后移。咽腔造影片的检查,有利于观察和诊断咽喉爆破音。在临床上,这些患者往往伴有两种以上的异常语音。


  (四)腭化构音


  腭咽闭合功能正常,语音清晰度较高。发音时患者的舌背呈卷曲状。摩擦音,鼻音和弹音都可出现腭化构音。临床上以[k]、[g]、[sa]等音最容易检查。这些患者在发“姐姐,上街买东西”,“猜一猜”等语句时,常常能听到异常语音。用腭电图检查,不仅能直观在发音时舌与腭的接触关系,也有利于明确诊断和治疗。随着腭成形术的小年龄化,术后腭化音的发生率正在上升,日本学者罔崎的研究结果表明,近来腭裂患者的异常语音以腭化音占首位,可以高达 80%左右。


  (五)侧化构音


  腭咽闭合功能正常,语音清晰度高,目前在国内尚未被人们重视的一种异常语音。其主要临床表现以发音时的气流从患者的口腔一侧或两侧流出。而正常人在发音时的气流一般都从口腔的正中流出。比较典型的是把[ki]发成[gi],并能听到有气流的杂音。在[i]、[sa]、[za]和[j]等音中非常容易检查到侧化构音。在单侧侧化构音时,舌、口角、下颌常常向患侧运动。电腭图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六)鼻腔构音


  发音时的构音点在鼻腔。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把[gu](估)发成[ku](哭)。与[i],[u]相关的音比较容易出现鼻腔构音。这些病人在临床上最容易明确诊断,其主要方法是在发音时堵住他的鼻孔,就难以发出声音。此外,有时也可表现为其它的一些异常发音,如把“哥”发成“豆豆”,把“带伤”发成“泰山”,把“大路”发成“大刀”等等。


  三.语音障碍的治疗


  唇腭裂孩子出现了语音问题家长不必焦虑,只要了解语音治疗的基本情况并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就一定可以解决语音的问题。如下是家长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


  (1) 语音评估:在2~3岁,需接受第一次语音评估。

  如果一切正常,视情况每半年或一年须追踪评估一次至6岁为止,以记录语音发育情况。


  (2) 语音训练:

  ①早期的语音训练

  4岁以前,家长必须配合语音治疗师,协助患童做吸、吹练习以加强软腭肌群功能,以及利用游戏做口腔运动练习,以加强舌头灵活度与敏感度,使发音更清楚。

  ②医院里的语音训练

  在4岁左右,孩子的注意力较集中,可每星期一次到医院接受个别式或小组式的语音训练。③语音夏令营 目的在使患童语言生活化,使正确的发音方式更熟练,同时也养成自自燃然的说话方式与习惯。


  (3)特殊检查:

  鼻音问题到4岁仍不见改善,则必须接受特殊仪器的检查,如X光摄影、鼻咽纤维镜、语音频谱仪等,视情况决定是否接受咽部成形手术或装置语音辅助器以改善鼻音过重现象。

  关于唇腭裂语音发育问题我们想给患儿家长如下建议:

  ● 给孩子一个充满学习语言的环境,例如多和孩子描述所看到的事物,或透过图片、故事书,帮助孩子的词汇 更丰富,句型更完整。

  ● 鼓励孩子多用口语表达,即使发音不正确,也应该聆听他说话的重点,不要挑剔他发音的正确性。

  ● 语音发育随着年龄不同,父母不可过分强求,要容许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样,也有牙牙学语的过渡期。

  ● 器官不够健全以前,不可能有正常的语言。切忌在不良器官下,自行练习发音,以免挫折感或使用错误方法发音。

  ● 与语音治疗师配合,是帮助孩子语音正常的最大关键。


唇腭裂正畸治疗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发育畸形,据记载对唇腭裂的治疗已有数百年,尽管手术方法在不断完善,但由于疤痕挛缩、口周异常肌力及唇腭裂患者先天的颌面部发育缺陷,患者仍会产生较严重的牙、颌、面畸形。


  一、唇腭裂患者各牙龄段的错牙合特点


  (一)婴儿期的畸形特点

  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由于前颌骨游离,缺少周围组织的支持,使其不能抵抗舌肌向前的力量,表现出前颌骨的过度前突,而两侧的上颌骨段由于颊肌的压迫而向内旋转塌陷;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其骨段的错位机制与双侧唇腭裂类似,由于健侧颊肌在鼻基底部附着于上颌骨,肌肉收缩造成健侧上颌骨前端向外旋转移位,患侧由于颊肌的压力向内旋转并后缩。舌体不正常的后位位置及其在吞咽时的压力可导致腭部的骨性畸形,如腭穹窿增高、硬腭侧向斜度增大。而上颌骨前份由于舌后移所致的腭侧压力缺乏以及鼻咽腔的增大、口鼻相通,改变了正常的口腔周围环境和解剖形态,使患儿容易形成张口呼吸的不良习惯,导致一系列的错牙合 畸形。

  (二)乳牙期的错牙合畸形特点

  手术修复唇腭裂后,在乳牙期,由于手术瘢痕挛缩,手术创伤及唇腭裂修复后异常唇肌力量的作用,患儿可出现多种错牙合。以前牙反牙合及全牙弓反牙合 发病率最高,这是因为唇腭裂患者多存在上颌发育不足,前鼻棘点、上齿槽座点都明显后移。

  (三)替牙期的错牙合畸形特点

  存在牙槽突裂的患儿,在邻近裂区常出现上颌恒侧切牙的先天缺失,或虽未缺失,但多有形态畸形,如过小牙或畸形牙,并且萌出后,常常位于牙弓的舌侧,形成反牙合 关系。也有的延迟萌出。上颌中切牙萌出后易出现扭转或舌向倾斜,有时还伴有釉质发育不良,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中切牙牙根常过短及发育不全。

  唇腭裂患儿口鼻相通现象的存在、术后上颌宽度缩窄及舌体长期处于一种不正常的位置,使替牙期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较普通儿童为高,也易引起多种错牙合 畸形。

  (四)恒牙期的错牙合畸形特点

  研究表明,唇腭裂患者下颌骨的长度及位置基本正常。上下颌骨关系前后方向上的异常主要由上颌牙弓的异常造成。唇腭裂患者上颌牙弓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发育障碍。

  横向关系上,唇腭裂患者的后牙反牙合 是很常见的。这一方面是由于最初的唇裂修复术后,乳尖牙区及稍后的骨段向中间移位塌陷造成;另一方面,腭裂修复术后,瘢痕组织抑制了上颌骨横向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发育中的上颌牙列向腭侧偏斜,形成了上颌牙弓的宽度横向发育不足。前后方向上,唇裂修复术后由于上唇瘢痕组织的挛缩,压迫上前牙舌向倾斜,形成前牙的反牙合 。而瘢痕组织的继续挛缩及上颌复合体与翼突板的粘连更可使上颌骨的向前生长发育受到限制,形成不同程度的上颌后缩。垂直方向上,唇腭裂患者由于鼻部的阻塞,腭穹窿空间的减低及舌体的下移,造成下面部高度减低,下颌角变钝。而舌体的干扰及咬牙合的力量,阻碍了后牙的代偿性伸长,使患者在正中牙合 位时,必须过度闭合,才能获得稳定的牙牙合 接触。另外,唇腭裂患者本身也存在着后牙槽高度的发育不足及牙槽骨的变形,使其面下1/3距离变短。

  (五)外科正畸阶段的错牙合畸形特点

  唇腭裂患者经过外科修复术及乳、替、恒牙期的正畸治疗,牙牙合 关系、面部外形、口腔咀嚼及发音功能都可得到明显改善。但当生长发育停止时,仍会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出现严重的上下颌骨畸形,其原因是:①唇裂修复术后唇肌的张力大,对前颌骨产生压力,限制其向前生长。②腭裂术后的瘢痕挛缩,使上颌骨长度、宽度发育不足。③手术使鼻中隔对上颌骨向前的生长刺激减弱。④唇腭裂病人术后前牙反牙合 ,下前牙的锁结关系及代偿性升高、舌倾,都将阻挡上前牙的唇向移动及上颌骨的生长发育。由此造成病人严重的上颌后缩,上牙弓狭窄,牙列拥挤,下颌骨的真性或假性前突。

  唇腭裂患者从出生到恒牙期,随着牙齿的萌出和替换,以及外科手术的修复,各牙龄段表现出的错牙合 特点不尽相同。因此,正畸治疗不仅应贯穿唇腭列序列治疗的全过程,而且应根据其错牙合 特点,制定出各牙龄期正畸治疗的计划。


  二、唇腭裂的正畸治疗目标


  正畸治疗应根据各年龄段唇腭裂畸形的特点,有目的的配合外科手术、矫治错牙合、引导颌骨正常生长发育。


  (一)婴儿早期整形治疗的目标

  1.恢复正常的牙槽骨弓形态 通过戴用腭护板等矫治器,使移位的各牙槽骨段复位,排列成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牙槽骨弓形态,有利于第一次外科手术,可减轻手术张力,使手术效果更好。

  2.方便喂养 腭托封闭了腭部裂隙,使口鼻腔分开,减轻了喂养困难。

  3.促进正常舌姿势的建立 戴用腭托后,可以消除不良的舌姿势,利于上颌骨骨段的靠拢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发音习惯。


  (二)乳牙期正畸的目标

  1.扩大后牙段牙弓 由于患者年龄较小,骨缝的反应好,扩弓的效果较快,但替牙后,反牙合常重新出现。这也是本阶段正畸治疗有争议的地方。

  2.解除前部牙槽区的锁结 乳牙期的扩弓治疗,解除了上下颌骨的锁结,有利于牙槽及颌骨的正常生长。

  3.改善语音功能 唇腭裂患儿由于牙弓的缩窄及前部牙齿的错位,影响语音。乳牙期错牙合的矫正,可促进患儿语音功能的正常发育。

  4.患者及早获得正常的舌姿式和鼻呼吸 上颌牙弓的开展为患儿获得正常的舌姿式和鼻呼吸创造了条件。


  (三)替牙期正畸的目标

  替牙期正畸的主要目标是解除影响颌骨正常发育的因素,使上下颌骨的生长环境恢复正常,对严重影响美观,容易产生不良语音造成儿童心理障碍的错牙合 作一定的矫治,以活动矫治器和功能矫治器为主。


  (四)恒牙期正畸的目标

  唇腭列患者恒牙期错牙合 畸形的正畸治疗原则与非裂儿童没有差别,但由于唇腭裂畸形本身的特征,使得恒牙期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限度,同时需要修复治疗和手术治疗。


  (五)外科正畸治疗的目标


  分术前正畸和术后正畸两阶段。

  术前矫治主要解决:

  ① 排齐上下牙列,解除牙列拥挤。

  ② 直立上前牙。

  ③ 矫正下颌前牙的代偿性舌向倾斜,使反覆盖加大。

  ④ 上颌手术尽量不采取分段截骨法,采用正畸方法适当开展狭窄的上颌牙弓。

  正畸治疗中要经常与外科医师配合,多次取研究模型,使病人的矫治达到良好的术后咬牙合 关系,为外科正畸手术打好基础。


  术后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① 牙齿排齐的精细调整。

  ② 去除咬牙合 干扰,及时调磨早接触。

  ③ 上下磨牙和尖牙关系的最终确定。良好的牙合 关系,特别是上下颌尖牙的咬牙合 关系,是手术效果稳定性的良好保证。

  正畸结束后,患者同样进行保持,多采用Hawley活动保持器,保持时间应长些,以防止畸形复发。


唇腭裂患者的心理健康


  唇腭裂是面部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发病率高达1.84%。特别强调的是,其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遗传、药物、营养、物理因素等等,而并非是父母的过失。现在,随着唇腭裂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关注唇腭裂患者的心理,提高唇腭裂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是我们不容忽视的课题。


家长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1.悠悠父母心

  谁不想拥有一个健康活波的宝宝,也许从唇腭裂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的父母就注定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心血和勇气。面对孩子时的歉疚,面对外界时的无奈,以及对生活的沮丧,对未来的担忧都影响着父母的精神状态。


  2.坚强面对,勇敢接受

  “坚强面对,勇敢接受”是我们给家长的格言。有一句话叫做:“虽然你不能主宰上天,但是你可以主宰你自己。”所以家长们应该克服失望、内疚及愤怒等不良情绪,积极的配合医生,用爱来弥补唇腭裂患者的创伤。


唇腭裂患者的心理


  1、腭裂患者的智力有问题吗?

  许多唇腭裂患者的家长都担心孩子的大脑发育是否会受到影响。事实上,智力障碍与唇腭裂畸形之间并无必然联系,绝大多数唇腭裂孩子都非常聪明。也许家长们又要问,那为什么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较正常儿童要差呢?因素可有很多,如因反复中耳病变引起的听力障碍,因频繁就医而缺课,因语言及语音障碍而影响他们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以及孩子自身承受过大的心理压力和自信心不足等。


  2、唇腭裂患者有哪些心理特点?

  3 岁以前,患儿虽然患有唇腭裂,但是由于年龄幼小,心理发育尚处于萌芽阶段,尚不能意识美和丑,在心理上还不会造成可见的创伤。因此早期的手术会对患儿以后的心理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6岁的患儿开始注意到自己的畸形。他们会发现自己与其它儿童在容貌和语言上的不同,并且时常因此受到其它儿童的取笑和模仿。这使患儿往往感到自己低人一等,逐步形成性格内向,性情孤僻等心理问题。

  7岁以后患儿进入学校。由于多种原因可能造成的学习成绩较差,以及先天性面部畸形及腭裂语音使患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受到他人的非议、嘲讽,甚至排斥和欺负。这使患儿的心理问题进一步强化,对于集体活动、同伴交往,会自动地逐渐地采取有意识的退缩,甚至是敌对性的。


如何面对唇腭裂患儿


  发挥亲情的力量

  “亲情”是个很温馨的字眼,尤其对于唇腭裂患者。父母是他们安全的港湾,依靠的大树。父母也应该利用这一角色帮助他们勇敢的面对现实,鼓励他们发掘自己的才能如绘画,弹琴,文学等等,使他们坚强的走向未来。


  营造健康轻松的环境

  对于左邻右舍,家长可通过串门与其它小朋友的家长沟通,让家长再与孩子沟通;当患儿进入幼儿园或学校时,家长可通过到学校与老师沟通,让老师再和学生沟通,让患儿身边的小朋友都不排斥他,为患儿营造一个健康轻松的环境。


  避免过分的保护行为

  因为患儿的畸形,父母有时会对患儿采取一种过分的保护行为,如当患儿受到周围儿童伤害或欺侮时,家长为了给孩子“讨回公道”,会找到那些伤害过他们孩子的儿童及其父母大吵大闹,并严重警告他们不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或是不让患儿与其它小朋友玩耍,以使他们远离失望、不舒服和受伤的刺激,然而这些刺激是儿童心理发育和情感发展不可缺少的。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唇腭裂患儿缺乏同正常儿童的交往并失去接触社会的机会,从而导致封闭心理。我们建议父母像对待正常子女一样来对待他们,应尽可能早的使患儿与同龄儿童接触并一起活动,以使他们有机会学习和掌握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技巧,并逐渐建立生活的自信心。


  避免过度纵容态度

  很多家长出于对孩子的补偿心理,对孩子生活上有求必应,有错误听之任之,孩子遇到生活或学习上的困难时,家长也一手包办,生怕孩子受到压力和挫折。久而久之,患儿就会对家长产生过度依赖而更加脆弱,更无法走向社会,不利于患儿的身心发展。


  避免过度的提及患者的畸形

  出于对畸形的关注,父母及亲朋好友在孩子面前总或多或少地流露出焦虑,并不住地指指点点,或是长久地注视孩子的脸,这会让患儿从心理上认为连自己的父母都无法接受自己。所以我们提醒家长,关心孩子的畸形是应该的,但绝对不要在孩子面前频繁提及。


  定期心理咨询,及时发现问题

  由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可直接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故精神心理评价和治疗应被视为唇腭裂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

微信扫码下载
在线问诊超便捷

扫码关注,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