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总有几天痛到怀疑人生?
许多姐妹在经期前后都像在“渡劫”,像有电钻在腹部打洞,像是被人重拳出击,痛到怀疑人生时,甚至想把子宫扯掉……止痛药虽然能暂时缓解,但长期依赖会衍生出伤胃、耐药等问题。
著名生殖名中医、木棉花生殖连锁:深圳分院的曹大农主任,40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分享“血水同源”调经秘方,助力姐妹告别痛经!
一碗“暖宫汤”调理2月余
告别20多年痛经噩梦
36岁姐妹楚楚(化名),从小来月经就腹痛,已经有20多年痛经史。2022年7月,慕名找到著名生殖名中医·曹大农主任。
月经史&现病史
15岁来潮,月经规律,经期5~6天,周期28~29天。
每次行经第一天,都会小腹冷痛,遇寒冷天气疼痛加重,热敷后可缓解,伴腰痛。行经前睡眠欠佳,经量尚可,色黯,有血块,白带量多无异味。日常总觉疲乏无力、容易累。
初诊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8分,属重度痛经。
舌苔脉象
舌质黯、略淡,苔白腻、可见齿痕,脉沉滑。
初诊诊断及分析
中医诊断:痛经,寒湿瘀阻证;
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
调理方案:拟经典古方《温经汤》加味,共奏温经通阳、散寒化瘀止痛之功。
在曹大农主任的精心调理下,8月中旬时,楚楚自述喝药后,来月经时痛感轻了,睡眠也好很多。
到9月底电话随访,楚楚自诉行经时疼痛感基本消失,日常也精神很多,不会总感觉疲累了,所以没再喝药调理。曹大农主任叮嘱,日后忌食生冷寒凉及辛辣之物,注意保暖。随访3个月,痛经未再复发。
痛经的真相
身体的“寒湿淤堵”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类型,其中原发性痛经是指排除疾病引起的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
曹大农主任认为,痛经的真相,是身体的“寒湿淤堵”:
肾阳亏虚,虚寒内生
寒湿入侵。曹大农主任认为,痛经的病因虽涉及外感风寒湿邪、内伤脏腑等诸多方面,然以虚寒兼湿为要。
女性本就阳虚,身体偏虚弱,特别在经期,如果贪凉喝冷饮、露腰露肚脐,寒气会趁机钻进子宫,导致气血凝滞,像被冻住的河流一样无法流动。
寒湿相结,淤血内生
瘀血内堵。寒湿久了,血液流动变慢,形成瘀血块,堵在子宫里,“不通则痛”!研究表明,寒湿凝滞证占原发性痛经实证的68.15%。
典型症状:原发性痛经的姐妹,多见小腹冷痛(热敷能缓解)、经血暗红有血块、腰酸乏力、手脚冰凉、舌苔白腻。
“血水同治”暖宫活血
温和补益,顾护脾胃
金匮温经汤为主,临证配伍
温通经脉。寒得温则化,血得温则行,水得温则散。曹大农主任治疗原发性痛经,重视温经行水,常以金匮温经汤为主方,临证以桂枝温经通络,吴茱萸温经散寒、祛湿止痛,配用巴戟天,以助补肾阳、补益肾气之用。
化瘀行水。原发性痛经的姐妹,多见血瘀之证,血瘀则气滞,气滞则水液运行受阻。曹大农主任治疗时,常以当归、川芎、半夏、威灵仙、白术、茯苓等合用活血祛湿行水。
当归补血而不滞血,活血而不伤血,兼有散寒止痛之功;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活血通经、止痛;半夏降胃气,散瘀结,兼燥湿化痰;威灵仙“通行十二经脉”,泻湿止痛;白术、茯苓健脾利水,从根源减少水肿和痰湿。诸药相合,共奏活血化瘀、祛湿行水之效。
顾护脾胃,切忌伤阴
曹大农主任认为,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时,应注重顾护脾胃,在选用活血或破血药物化胞脉之瘀时,为防攻伐太过伤及脾胃,常加用黄芪补脾益气、生津养血,以求气血双补;或佐炒麦芽温中健脾、和中护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