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用一句老话来形容处于人生黄金阶段的青少年们:他们就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处于青少年的孩子本该是意气风发的年龄,但往往却也同时被一个问题所影响——青少年抑郁症。
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当前我国青少年群体的抑郁风险高于成年群体。该报告是基于近20万人次的调查数据得出的结果,显示参加调查的青少年中,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
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涉及个体的人格特质、认知偏向、家族遗传因素等,外因主要与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有关:
01.
内因
自卑敏感的性格
有的孩子人际关系比较敏感,他们可能对同一件事想的更多,不容易想通。有的孩子过度自卑,对自己的各方面都持否定态度,从而很容易陷入不断地自我谴责中。有些孩子天生就是盲从的,很容易走进思维的死胡同,不开心的事情或者一些重大事件都有可能引发他们的抑郁情绪。
情绪表达能力较差
情绪能力主要包括对情绪的认知、表达和调节。在6岁之前,孩子需要发展自己的情绪认知和表达能力,大一点以后,要逐渐形成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如果父母在早期不重视孩子情绪能力的培养,孩子可能就不容易感知、表达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如果负面情绪在头脑中长期积累,孩子总是会不知所措,可能会以抑郁的形式表现出来。
心理脆弱
大多数青少年在面对学业这一长期压力性事件时,很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当应激反应不能得到良性疏解,便会使情绪恶化,容易以偏概全、钻牛角尖。
遗传因素
生物遗传也是抑郁的一个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父母中有人患抑郁症,其子女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增加4~6倍,且发病年龄早。在抑郁症患者中,甚至有40%都是遗传作用导致。目前很多研究认为抑郁症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相结合的结果。遗传因素能通过影响大脑的化学物质的平衡、影响抑制消极情绪的脑区发育,或影响应激时体内的急速反应,从而引发抑郁。
02.
外因
学校因素
主要为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里的时间多,压力的来源也是多方面的,有考试的压力,临近毕业的压力,课程难度大的压力,没完没了作业的压力......。个人情绪得不到发泄,个人时间也损失了,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中很容易就患上抑郁症。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孩子既要面对身体的发育,接纳新的身体形象,又要面临更复杂的人际关系。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在同性别伙伴间的位置,以及在异性同龄人眼中的形象等。在荷尔蒙首次处于旺盛水平的阶段的他们,很难把握好其中的平衡,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更容易出现人际压力与心理冲突。
校园暴力带给青少年的影响也很大,这种伤害往往会跟随受害者一生。在所有青少年抑郁患者中,中小学和大学时期遭遇过校园霸凌的人群,出现轻度抑郁比例达47.2%、中重度抑郁比例为28%。
家庭因素
专制型家庭、不沟通冷漠型家庭和语言羞辱型家庭更容易培养出抑郁的孩子。这些都可以统称为“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有报道称,童年时期经历过多种不良遭遇的人,比其他人高出 4 倍的几率患上抑郁症。当家庭成了一口深井,当最信任的亲人变成施暴者,很难有人可以拯救深陷井底的青少年们。
虚拟网络
在生活中,有不少的青少年深陷虚拟网络,当他们一旦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回到现实当中,就会呈现严重的悲观厌世,心境低落等抑郁症状。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可能诱发这个阶段孩子抑郁的原因,青少年抑郁不仅会导致他们药物滥用(包括吸毒和酗酒),还会导致过早的性生活、暴力、自残甚至自杀。青少年抑郁症多是“伪装型”,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情绪不稳、喜欢独处、旷课厌学等,一定要提高警惕,必要时可寻求专业人士和专业医院的帮助,越早发现,越能及时干预,恢复得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