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早期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研究小组提出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水肿,可降低持续性黄斑水肿的发生率。格栅样光凝的机制是通过破坏部分高耗氧的光感受器,减少外层视网膜耗氧,提高内层视网膜的氧分压,增加内层视网膜供养水平,改善视网膜缺氧状态,使水肿消退。但视力有提高者仅占17%,提高2-3行者少于3%。
近十年来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房水中及玻璃体液中的VEGF上调而导致血一视网膜屏障破坏是引起糖尿病黄斑水肿发生的重要原因,而抗VEGF药物的出现,无疑是这类疾病的曙光。因此抗VEGF己成为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有效手段之一。但遗憾的是抗VEGF药物的半衰期短,随着玻璃体腔内抗VEGF药物的浓度降低,黄斑水肿会再次加重,因此需要反复注射,费用高且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抗VEGF药物联合激光治疗不但能够减轻黄斑水肿,而且能够明显提高视力,且作用持久,原因在于二种治疗方法互相取长补短,协同作用。一方面,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使黄斑水肿快速、明显消退,视力明显提高,并且为随后进行的黄斑格栅样光凝提供打下基础,可以减少光凝的能量,减轻光凝对视网膜的损伤,而黄斑格栅样光凝可以持久改善黄斑区视网膜的供氧,明显降低黄斑水肿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