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的骨骼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包括骨骼微结构破坏、骨量下降、骨折风险增加。我国正处于老龄化快速进展阶段,因此骨质疏松症所带来的严重公共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既往研究显示,2008年之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约为15%,而2012—2015年的患病率增加至28%。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目前老年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达29.0%,男性为13.5%。快速增长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带来的严重后果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的快速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又名脆性骨折,是指日常生活中发生或轻微外伤引起的骨折。有研究发现,较之1990—1992年,我国2002—2006年北京地区女性髋部骨折发生率上升了2.76倍,男性髋部骨折发生率上升了1.61倍。最新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髋部骨折绝对数量仍然呈现增加趋势,且2016年髋部骨折住院费用较2012年增加了6倍。脆性骨折可引起高达14%的1年内死亡率。因此,如何降低骨质疏松症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和绝对数量,对于减少医疗负担,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