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IFN)是目前临床最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具有多种活性, 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抗病毒、抗肿瘤, 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迄今为止有多种用药方式,如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病毒性肺炎、静滴干扰素治疗肝癌、口服重组人干扰素α-2b 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等等,比较少见的是口服干扰素,最常见的便是肌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疾病如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及病毒性肝炎等等。常见品牌是北京运德素及深圳赛若金。
但是肌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疾病如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及病毒性肝炎等等最常见会出现的流感样症状或者类感冒样症状,这些不良反应有包括发热、寒颤、汗多、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痛、疲乏倦怠及恶心、食欲不振、头痛等,其中发热最为多见,发生率有报道几乎100%,有些高达90%,笔者的长期观察没有这么高,但出现病例也相当之多的,他们多数发生在首次注射, 体温一般不超过38. 5℃, 体温最高者可达40℃以上。一般在用药后第 1~5天发生,注射3~5次后多数患者不再发热或呈低热,以后随着疗程延长而逐渐消失。干扰素的这种毒副作用,其原理可能是增加下丘脑前列腺B2(PGB2)的产生有关。其不论应用途径如何,患者均可能有发热,一般在第一次注射后2~6h发生, 体温可升至38~40℃, 6~12h 达到高峰, 但24h内均能自然消退。一般认为IFN不良反应的产生与其应用剂量及次数直接相关。剂量越大,不良反应也越多、越重;随着次数的增加,机体对IFN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逐渐耐受,因而发热、头痛等流感样症状会减轻甚至消失,但血细胞减少、消瘦、脱发及神经精神系统异常等不良反应会增加。给药途径对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同样剂量下,静脉推注比静滴神经毒性更大,肌肉及皮下注射的神经毒性居中。下面就是打了干扰素出现高热的患者:
打了干扰素,现在40度左右...
患者年龄:21岁;患者性别:男
上午10点左右,因为尖锐湿疣,医生叫打干扰素,现在6-7小时过去了,一直40度左右,全身没力,想吐超级难受,一直发烧6-7小时了,喝了水也排不出来
肛门湿疣已处理…今天下午3点打的第二针…
患者年龄:28岁;患者性别:男
肛门湿疣20号已经经过电灼处理…打了一针300万的干扰素…23号又打了第二针结果没什么反应…第一针的反应头疼…寒战…乏力…第一针就一直硬扛过去了…但是第二针没有任何反应正常吗?在就是我买了10支干扰素…这10支打完后…还需要再打吗?......
尖锐湿疣已经手术不打针...
患者年龄:21岁;患者性别:男
已经手术完成但是打干扰素发烧不退身体免疫力低可以就抹药不打干扰素吗
一旦出现打了干扰素出现发热等等上述症状,大家习惯的做法是,在出现症状后再给予退热药等等, 如应用解热镇痛药物预防发热副反应根据每个患者发热所发生的时间, 在注射后1~3h 给予消炎痛12.5mg 或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0.5g口服。但此时可能发热等等反应高峰已过,错过预防用药的最好时机, 作为患者可能会承受着发热的痛苦。所以能否使患者顺利平稳渡过首剂注射, 对随后的治疗及患者的依从性是十分关键的。
基于肌注干扰素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等等流感样症状或者类感冒样症状,建议考虑在注射IFN前预防性用药。
在应用IFN 0.5~1小时前口服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必理通、扑热息痛)或者布洛芬(芬必得)其他等等解热镇痛药(注意:过敏者不要服用), 可以预防或减轻这些流感样症状同时予以物理降温配合,以缓解症状。
至于比较精确的预防用药时间,国内曾有研究,应用300万干扰素(赛若金)的患者在注射后1小时口服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效果显著; 此时是芬必得拮抗300 万干扰素(赛若金)发热发应的最佳时机。应用500 万干扰素(赛若金)的在注射的同时口服芬必得效果显著, 此时是芬必得拮抗500 万干扰素发热反应的最佳时机。这方面可以参考。
总之,打干扰素注射液注意提前预防发热,会大大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减少药物带来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