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矮小症孩子需要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吗?

王艳荣医生 发布于2025-08-27 14:04 阅读量288

本文由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原创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当发现孩子的身高在班级里总是排在第一个,比同龄人矮上一大截时,家长的焦虑和担忧便油然而生。其中,有一种情况被称为“家族性矮小”(Familial Short Stature, FSS)。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家长会疑惑:既然遗传自家人,是不是就没办法了?听说生长激素能长高,我的孩子需要用吗?

这篇文章将为您科学地解析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家族性矮小症?

家族性矮小症,顾名思义,是指孩子的身高较矮,但这种矮小与其家庭的遗传背景是一致的。诊断通常基于以下几点:

1.  身高偏矮:孩子的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数(通俗说,就是100个同龄孩子中从矮到高排,排在最前面的3个)。

2.  遗传背景:父母中至少有一方身高也偏矮(通常成年身高低于同性别第3百分位数)。

3.  生长速度正常:孩子的年生长速度是正常的(在青春期前,通常每年能长高4-6厘米)。

4.  骨龄正常:孩子的骨骼年龄(通过左手X光片评估)与实际年龄基本相符。

5.  排除其他疾病:孩子没有营养不良、没有慢性系统性疾病(如肝、肾、胃肠道疾病),也没有内分泌疾病(如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遗传综合征(如特纳综合征)。

简单来说,家族性矮小的孩子,其生长曲线是正常的,只是始终在较低的水平上平稳地增长。他的矮小,是“天生”的遗传基因设定的,而不是后天某种疾病导致的。

二、生长激素不是“万能增高神药”

生长激素是由我们大脑里的垂体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它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催化作用。它能促进骨骼、肌肉和器官的生长。

正因为其促生长作用,生长激素被批准用于治疗多种导致矮小的疾病,例如:

*  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孩子自身无法分泌足够的生长激素。

*  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

*  小于胎龄儿(SGA)出生后未能实现追赶生长

*  特发性矮小(ISS):指不明原因的矮小,但符合一定标准。

关键点在于:生长激素是一种处方药,有严格的适应证和使用规范,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它绝不是用来满足“我想让孩子长得更高”这种美好愿望的普通商品,滥用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三、那么,家族性矮小症患儿到底该不该用?

这是一个需要综合评估的医学决策,答案不是简单的“是”或“否”。

1. 通常不建议常规使用:

从纯医学角度看,家族性矮小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变异。孩子的生长系统是健康的,只是遗传潜力有限。因此,国内外大多数的诊疗指南并不推荐将生长激素作为家族性矮小的常规治疗方案。理由如下:

*  效果有限:由于孩子自身并不缺乏生长激素,外源性补充的效果可能不如对真正缺乏的孩子那样显著。最终身高的改善幅度可能仅在2.5-7.5厘米之间,且个体差异很大。

*  成本与负担:治疗需要每日或每周注射,持续数年,经济成本高昂,对孩子和家庭的生活和心理也是不小的负担。

*  潜在风险:虽然总体安全,但生长激素治疗仍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如良性颅内压增高、血糖异常、关节疼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需要定期监测。

2. 什么情况下会考虑使用?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医生和家长可能会共同商讨,考虑干预的可能性:

*  伴有严重心理困扰:如果孩子因为身高矮小遭受严重的欺凌、歧视,产生了极度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且心理疏导效果不佳。

*  预测成年身高极不理想:通过骨龄等方法预测的最终身高远低于遗传靶身高,或低于社会可接受的极低水平(例如男性低于150厘米,女性低于140厘米)。

*  与特发性矮小(ISS)的界限模糊:有时家族性矮小与特发性矮小难以严格区分。如果符合特发性矮小的用药标准,也可能成为考虑因素。

最终决定必须基于:

*  全面的医学评估:由儿童内分泌科医生进行详细检查,精确诊断,排除一切其他病理性因素。

*  真实的期望管理:医生会明确告知治疗的预期效果、成本、方案和潜在风险,帮助家庭建立合理的期望。

*  尊重孩子的意愿: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至关重要。

四、比治疗更重要的事: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对于家族性矮小的孩子,相比纠结于是否用药,以下几件事更为重要:

1.  科学评估,明确诊断:第一步永远是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的儿童保健科或儿童内分泌科,让专业医生来判断。切勿自行猜测或听信非专业建议。

2.  优化后天因素:在遗传的“天花板”下,通过努力让孩子达到其遗传允许的最大身高。

    *  均衡营养:保证充足的蛋白质、钙、维生素D的摄入。

    *  充足睡眠:生长激素在夜间深睡眠时分泌最旺盛,确保孩子有高质量、足时的睡眠。

    *  合理运动:多做跳绳、篮球、游泳、摸高等纵向运动,刺激骨骼生长。

    *  愉快心情:减轻学业压力,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情绪对生长也有影响。

3.  建立自信,心理疏导:告诉孩子,身高只是人的一个特征,远不能定义一个人的全部价值。鼓励他发展兴趣爱好,用才华、品格和智慧赢得尊重。家长接纳的态度是孩子自信的基石。

总结

家族性矮小症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状态,而非疾病。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也不建议使用生长激素治疗。

真正的关键在于通过专业的医学诊断,确认孩子的矮小仅仅是“家族性”的。之后,家庭的重心应放在通过营养、睡眠、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挖掘其最大生长潜力上,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内心强大、快乐自信的孩子,让他明白生命的高度远不止于尺子上的数字。

如果您对孩子的身高有疑虑,最好的选择永远是: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