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有的地方称为AFP,有的地方又称为α-fetoprotein,也有的地方称为alpha-fetoprotein,这几个名字到底是什么关系?
AFP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肿瘤标志物。AFP到底有多牛,我们先引用一篇综述中的一段话:“尽管一些新的标志物显示出了有潜力的结果,但这些标志物也仅仅只能被推荐作为甲胎蛋白的辅助检查,更不可能取代甲胎蛋白,因为甲胎蛋白是肝癌肿瘤标志物的金标准!”
我们现在的哪个体检套餐里少得了甲胎蛋白?
AFP是人类胎儿中最丰富的血浆蛋白,AFP在胎儿发育过程中表达,并且在出生后的300天内,逐渐降低,在成人血清中含量极低。
AFP又是怎么和肝癌扯上关系的呢?
1962年,前苏联科学家Harry Abelev在长有肝癌的实验小鼠的血液里发现了一种新的蛋白,随后证实是甲胎蛋白。但是他当时预言甲胎蛋白不可能用于肝癌的诊断,因为许多小鼠的肝癌并不产生甲胎蛋白。于是他把后来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了细胞增殖领域。
紧接着在1963年,另一位前苏联科学家Yuri Semenovich Tatarinov在莫斯科召开的生物化学大会上,报告了在肝癌病人血液中检测到甲胎蛋白升高,并提出:通过免疫化学方法检测甲胎蛋白可以用于肝癌的诊断。很快,这一发现促成了甲胎蛋白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因此他是甲胎蛋白用于肝癌诊断的奠基人,此处应有掌声。
让我们来缅怀一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Yuri Semenovich Tatarinov (1928–2012)
2013年5月6-8日,为了纪念甲胎蛋白发现50周年,在俄罗斯的阿斯特拉罕专门召开了纪念大会。
说了这么久,还没说什么叫肿瘤标志物,那我们现在来赶快给一个肿瘤标志物的官方名词解释: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的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者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当机体发生肿瘤时,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的某些肿瘤标志物就可能会相应的升高。
简单的说是肿瘤产生的一类物质,正常人没有,得肿瘤的时候才有可能升高。
这里要澄清一点:并不是所有的肿瘤都会产生肿瘤标志物。有些人得了肿瘤并不产生肿瘤标志物,所以这些人查肿瘤标志物是没用的。
好了,我们拉回来,接着谈肝癌肿瘤标志物一哥-甲胎蛋白。
一个这么牛的肝癌肿瘤标志物,我们怎么样才能用好它呢?
跟我来,学会下面这几条,让甲胎蛋白成为协助你战胜肝癌的得力助手。
1.有多少肝癌病人会出现甲胎蛋白升高?
各个文献报道不一,但范围基本上在60%到90%。(根据个人的临床接诊情况,我觉得在中国,这个数字应该是90%)。
2. 还有哪些疾病会出现甲胎蛋白升高?
肝炎、肝硬化等良性肝病患者AFP也可能有不同程度升高。
成人的睾丸癌,卵巢肿瘤,恶性畸胎瘤,胰腺癌,胃癌,肠癌,肺癌等患者AFP含量也会升高。
儿童期血清AFP升高可见于:肝癌,肝母细胞瘤,性腺畸胎母细胞瘤,肝炎等。
妊娠期孕妇的甲胎蛋白也会升高。
其它较少见的情况。
3. 甲胎蛋白的正常值是多少?
甲胎蛋白的测量方法主要有酶标法、酶标电泳法、放射免疫法三种。测量方法不同,正常值也有所不同。不同医院可能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正常值范围也可能不同。我们医院的正常值是8.1ng/ml。
现在的检查报告单在后面都会给出此次检查正常参考值,这个参考值就是你此次检查结果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4. 不同医院检测的甲胎蛋白具有可比性吗?
前面已经介绍了,常用的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三种,不同医院的检测方法可能不同。即使采用的是同一种方法,不同医院的检测结果也可能有偏差。我在临床上常常看到这种现象:同一个病人、同一天在不同医院抽血检测的甲胎蛋白,结果却不同,甚至有较大差异。因此,不建议拿不同医院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如果条件许可,最好在同一家医院跟踪复查,这样具有更好的可比性,能够更好地监测病情变化。
5.肝癌与肝炎、肝硬化等良性肝病比较,AFP升高各有什么特点?
6. 确诊为肝癌后、最开始治疗前最好进行一次全面的肿瘤标志物检查。
因为一种肿瘤有可能生成多种肿瘤标志物。肝癌的除了可能生成AFP之外,还有可能生成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9-9(CA199)及癌抗原125(CA125),甚至可能生成其它少见的肿瘤标志物。因此,每位肝癌患者最开始治疗前进行一次全面的肿瘤标志物检查,并记录下所有升高的肿瘤标志物,以便后续跟踪观察。有助于发现与自己肝癌相关的所有肿瘤标志物。
7. 最开始治疗前的检查结果作为基线。
记录下所有升高的肿瘤标志物。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个(某几个)升高的肿瘤标志物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疗效好时下降;疗效不好时升高),那就进一步验证了这个(这几个)肿瘤标志物就是他(她)的肝癌生成的,也就是他(她)的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在以后的诊治过程中,这些肿瘤标志物就可以用来监测病情变化、判断疗效等,需要重点跟踪。
如果一个肝癌患者治疗前所有的肿瘤标志物(包括AFP)都不升高,说明这个病人的肝癌不生成肿瘤标志物。后续复查肿瘤标志物(包括AFP)也没有多大意义。
如果患者最开始治疗前没有做全面的肿瘤标志物检查,他(她)就不知道自己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基线状态是什么?会给以后的复查比较带来很大的困惑。
8.每次复查时都要查全套肿瘤标志物吗?
没有必要。通过治疗前的全面检查以及后续的跟踪验证,找到与自己肝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以后重点监测这些升高的标志物即可,不必每次都查全套,不但花费大,而且还要多抽一些血。
9.连续、动态观察肿瘤标志物的变化。
现今所知的肿瘤标志物绝大多数不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中,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因此,某些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比较差,也就是假阳性和假阴性率比较高。肿瘤病情的变化不能单独依靠一次检查的结果,只有连续、动态观察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才能作为判断依据。另外,肿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肿瘤发生变化时,它产生的肿瘤标志物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例如可能会产生新的肿瘤标志物。或者不再产生以前升高的肿瘤标志物。如果发现标志物持续升高,那么应提高警惕,需要进一步检查。
在肝癌治疗过程中,甲胎蛋白可能发生不同的别变化,下面分析以下临床常见的几种甲胎蛋白变化情况及其含义(也适用于其它种类标志物):
图一:治疗后AFP降至正常并维持正常(图中蓝色线表示标志物正常上限,红色曲线表示标志物变化曲线)
这种情况通常表示经过治疗后肝癌被基本根除并且残存肝癌细胞长时间处于抑制状态,说明疗效好。
图二:治疗后AFP降至正常,不久后再次升高
这种情况通常表示治疗时肝癌被大部分杀灭或明显抑制,治疗过后残存肿瘤或被抑制的肿瘤再次生长。
图三:治疗后未降至正常又再次升高
这种情况通常表示经过治疗后,肝癌被部分杀灭或部分抑制(有一定残留),待治疗过后,肝癌再次生长。
图四:AFP始终围绕上限波动
这种情况较少见,一种情况是该患者同时患有产生AFP的慢性疾病,如:乙肝、肝硬化等。临床上,如果患有乙肝的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AFP)长期围绕上限波动,首先考虑AFP与乙肝相关,而不是肝癌。因为肝炎、肝硬化也会引起AFP升高,并且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而肝癌患者的AFP通常会随着肿瘤生长而迅速升高。
图五:其它标志物异常升高
如出现其它标志物进行性异常升高,应进行相关检查,要想到新发另一种肿瘤的可能,因为肿瘤患者经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后免疫力低下,并且放疗及部分化疗药物本身就有可能诱发肿瘤。
最后一个问题:复查肿瘤标记物正常就能完全排除复发转移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肝癌会发生变异或新发不产生标志物的肝癌。我在临床上曾治疗过AFP显著升高的肝癌患者,治疗效果很好,AFP降至正常,治疗结束后AFP仍稳定在正常范围超过两年。后复查时患者肝内出现新的肿块,但AFP不升高,并且该肿块进行性增大。最后活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考虑是该患者再次发生新的不产生AFP的肝癌。
本文重点
1.并不是所有的肿瘤都会产生肿瘤标志物。有些人得了肿瘤,肿瘤标志物并不高。
2.并不是所有的肝癌都会产生AFP。有些人得了肝癌AFP也不高。
3.甲胎蛋白是肝癌肿瘤标志物的金标准。
4.不同医院可能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可能不同,可比性较差。
5.最好在同一家医院跟踪复查AFP,这样具有更好的可比性,能够更好地监测。
6.肝炎、肝硬化也有可能引起甲胎蛋白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大,持续时间不长,大多是一过性升高。而肝癌引起的甲胎蛋白升高与之相反,升高幅度大,持续时间长,进行性升高。
7.确诊为肝癌后、最开始治疗前最好进行一次全面的肿瘤标志物检查,并记录下所有升高的肿瘤标志物。
8.经过验证,找到与自己肝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在以后的诊治过程中,这些肿瘤标志物就可以用来监测病情变化、判断疗效等,需要重点跟踪。
9.每次复查没必要查全套肿瘤标志物,只要查与自己肝癌相关的标志物就行了。
10.连续动态的监测肿瘤标志物,对于掌握肿瘤变化趋势、判断疗效等具有重要价值。
11.不同的甲胎蛋白变化曲线,反映病情的不同变化,需要结合各方信息综合判断。
本文是田耕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