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升高=肝癌?为什么我甲胎蛋白正常,却查出肝癌?

田耕医生 发布于2020-11-20 18:11 阅读量7279

本文由田耕原创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我每年都体检,年年都抽血查肝功能和甲胎蛋白,结果显示都是正常的。今年,感觉身体不适,就去一趟医院,结果被诊断为肝癌!网上不是说只有甲胎蛋白阳性才是肝癌吗,为什么我甲胎蛋白阴性也是肝癌,是不是网上那些所谓的科普都是骗人的?”


       

     

 

近年来,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提高,关注了解的医学知识水平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这是好事。但是,随着而来的也有一些小麻烦,比如,患者去医院看病却不相信医生的判断,或是对科普知识断章取义,没能全面了解。

 

好了,拉回正题,我们今天就来说说甲胎蛋白和肝癌的那些事。

 


首先,什么是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AFP) 一种单链糖蛋白,由胎儿干细胞合成,是胎儿血清中正常存在的一种特殊蛋白,在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就会从血液中消失,正常人血清中的甲胎蛋白很少甚至没有。所以,当一个本该很少甚至没有的指标突然升高了,就要小心了!


       

     


重点,甲胎蛋白升高就是肝癌?


我们先来看看甲胎蛋白是怎么跟肝癌扯上关系的:

1962年,前苏联科学家Harry Abelev在长有肝癌的实验小鼠的血液里发现了一种新的蛋白,随后证实为“甲胎蛋白”。但是他当时预言甲胎蛋白不可能用于肝癌的诊断,因为许多小鼠的肝癌并不产生甲胎蛋白。于是他把后来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了细胞增殖领域。

 

紧接着在1963年,另一位前苏联科学家Yuri Semenovich Tatarinov在莫斯科召开的生物化学大

会上报告了,在肝癌病人血液中检测到了甲胎蛋白升高,并提出:通过免疫化学方法检测甲胎蛋白可以用于肝癌的诊断。很快,这一发现促成了甲胎蛋白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这就是甲胎蛋白和肝癌曲折离奇的“恋爱史”。


       

     

甲胎蛋白是一种肿瘤信号,它的高低,意味着可能发生了肝癌。但是,甲胎蛋白和肝癌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对等,也就是说,甲胎蛋白升高≠肝癌,原因有二:

第一、除了肝癌,还有别的疾病可以引起甲胎蛋白的升高,例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睾丸癌,卵巢肿瘤等疾病,正常妇女妊娠也可引起体内甲胎蛋白升高。

第二、小型肝癌约有三分之一不会有甲胎蛋白上升,所以甲胎蛋白正常并不表示没有肝癌的存在。这就是开头所说的那位网友的情况。


       

     


最后,早期肝癌要怎么确诊呢?


早期肝癌常无特异性症状,不少早期肝癌患者是在体检的时候偶然发现的,而体检项目就像开头那位网友说的,查肝功能和甲胎蛋白。但是有的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并不会升高,这就导致了漏诊的情况出现,这该怎么办呢?


       

     

田主任告诉大家,甲胎蛋白联合B超检查能有效地发现早期肝癌!

目前B超可以发现最小为0.5cm的病灶,联合甲胎蛋白检查,能最大程度发现早期肝癌。建议有肝硬化、肝炎、脂肪肝等高危人群至少每6个月做一次肝癌的普查,也就是甲胎蛋白联合B超检查。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