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医院看病,极大可能做的两个检查是:抽血和CT,它们能帮助医生快速的掌握患者病情。然而,患者听说CT检查有辐射,会致癌,很担心自己检查检查着,就患癌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CT检查,它是怎么工作的?
CT是利用X线束“穿透”人体某个部位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再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最后经计算机处理形成图像的检查。简单地说,就是机器发出X线,穿透人体,到达处理器形成图像。
CT有辐射吗,会不会致癌?
可能有的朋友会想:“既然是机器发出的X线,还穿透人体,肯定会有辐射,有辐射就会致癌!”
是的,CT的X线确实有辐射,而且这个辐射还是明确可以致癌的电离辐射,但是
你知道做一次CT检查的辐射是多少吗?答案是2mSv-15mSv,咦,好像很多的样子,别急,看看下面这张表
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辐射啊,原来一个人什么都不干也有辐射啊,这么一想,是不是觉得CT的辐射也无足轻重了?其实,最应该担心的,是医护人员,他们每天都接触这些,跟他们面临的辐射强度比起来,普通人一年做一两次CT检查所承受的辐射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说实话,大家真的不用担心,也不要想着不做CT,它作为医疗手段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国家对检查中的辐射剂量有严格的管理标准,遵循正规检查原则偶尔进行一两次检查并不会对健康造成显著影响。
最后田主任再跟大家说一点,虽然CT可以用于诊断很多疾病,但是有的疾病不用CT,用其他检查也能诊断,如超声、MR等,那我们就可以选择别的检查项目,减少不必要的辐射。
温馨提示:孕妇12周之前最好不要做CT,之后根据病情来定;小宝宝需要选择低剂量CT扫描;甲亢患者要谨慎选择增强CT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