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癌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关于癌症的谣言也越来越多,俗话说得好: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为此,肿瘤专家田耕主任特意开辟一栏辟谣专栏,让谣言止于智者。
谣言1:味精是化学合成物而且还致癌,鸡精比味精更健康。
辟谣1:味精不是化学合成物,不会致癌,鸡精和味精差别不大。
我们吃的味精,都是通过发酵甘蔗、甜菜和淀粉等物质获得的,就跟酿酒是一个道理,它们都是由发酵而来的产物,所以不存在化学合成物一说。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是一种钠盐,味精之所有会有独特的风味就是因为有谷氨酸钠的存在。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谷氨酸钠给味精带来了独特的味道,也带来非议。网传味精致癌的谣言中说到:谷氨酸钠在加热时会生成焦谷氨酸钠,而焦谷氨酸钠是一种致癌物。
然而事实是,虽然谷氨酸钠加热至120℃以上时,的确有可能会生成焦谷氨酸钠,但这种物质并不会致癌,只是味精经过加热会失去鲜味而已。
鸡精和味精的主要成分都是谷氨酸钠,它们两者并没有什么区别,皆是健康的,可以放心食用。但是提醒大家,一岁以下的宝宝不能食用味精、鸡精等调味品,避免影响婴儿的身体健康。
谣言2:一滴血可以测癌
辟谣2:现在医疗技术无法做到只用一滴血就能测癌,而且要确诊癌症可不能单凭血液结果。
这个谣言最开始是从日本流传过来的,说是有一种新技术,可以用一滴血测13种癌症,这项技术我国也有团队在研究,但目前这技术还没成熟,根本达不到谣言说的“高度”。
血液测癌的基础原理是测肿瘤标志物,但是肿瘤标志物跟癌症之间并不是直接关系,而且单凭血液检测是无法确诊癌症的,确诊癌症的金标准是病理学诊断,也就是说要【看到癌】才能确诊。
总结这期辟谣专栏:
味精和鸡精差别不大,无害,不会致癌,除了一岁以下的宝宝不能吃外,其他人都可以吃;现有技术无法做到一滴血测癌,以后可能会实现,但是就算实现了也是给个警示信号,真正确诊要做病理学检查。
这期的辟谣专栏已结束,想要知道更多的辟谣信息请关注肿瘤专家田耕主任,如果大家有什么不确定的信息也可以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