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价值在于解决病人痛苦
医生
发布于2017-05-31 20:30
阅读量6653
深圳商报记者 彭蓓
今年是黄国栋从医的第21年。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21年来,他不断提高自己的手术技术,力争用创伤最小的方法治疗疾病,解除病人的痛苦。边工作、边学习,他一路读完博士。3年前,又前往美国学习神经内镜和微创技术,先后在美国匹兹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进修学习。“医生的价值在于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解决病人的痛苦。”在黄国栋的心目中,这样的医生才是好医生。
刀尖上的舞者
2005年硕士毕业后,黄国栋进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如今已是该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和硕士生导师。众所周知,神经外科是一门尖端、复杂的学科,它的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稍有不慎,病人不是死亡就是残疾。而实施手术的神经外科医生,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者”。
今年4月中旬,黄国栋采用微创神经外科技术,为一名27岁的女子切除了巨大颅内肿瘤。如果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需剃光头,在女子头部的伤口至少有16~18厘米。而使用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切除肿瘤,保留头发,留下的伤口只有6厘米。对于一名年轻女性来说,越小的伤口,对外观的影响越微小,并且保留秀发,无疑也是病人所期望的效果。
但是,越是微创手术治疗,对手术医生的操作水平和对大脑解剖结构的熟悉程度要求越高。不过,黄国栋从不畏惧这样的挑战。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不断提升改进手术上。“只要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治疗方式,我都愿意去学习和尝试。”黄国栋说。
2012年,陈女士因视力减退和双手发麻辗转来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医。“之前已经到其他几家医院看过医生了,但医生建议我去广州做手术。这让我很犹豫,因为我去了广州,家里还在上学的孩子就没人管了。”陈女士近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她内心里还是希望在深圳手术的,这样离孩子不会太远,天天能见到。幸运的是,经过多方打听,陈女士得知黄国栋医生可以完成这样的手术,于是她找到了市二医院。
“第一次见到黄医生,就觉得他非常有亲和力。”陈女士告诉记者,有关手术的问题,黄国栋都会耐心给予回答,这也更加坚定了她留在深圳手术的信心。
陈女士的病确诊为“垂体大腺瘤并肢端肥大症”。黄国栋采用从鼻腔做切口,内镜切除的微创手术完成了治疗。手术历时5个小时完成。术后,陈女士康复得很好,之前因为疾病引起的肥胖,也在术后得到明显改善,恢复了容貌和体形。更令陈女士高兴的是,因为伤口小,又在鼻腔内,根本看不出她做过手术。内心里,她非常感谢黄国栋的治疗。因此,在得知黄国栋医生参加首届“深圳好医生”评选后,她不光自己给黄国栋投票,还积极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来投票。
工作中,黄国栋不断提高手术水平。2014年,他荣获第一届广东省神经外科手术视频竞赛冠军;2015年,他荣获深圳地区神经外科手术视频竞赛第一名。还多次应邀到台湾、上海、湖南、江苏、广东、广西、陕西等省市讲学或手术演示。
医者不忘初心
黄国栋的工作从早上7时许开始,交班、查看病人、手术,几乎是每天例行的程序。神经外科的手术,一台耗时七八个小时是常事,因此,什么时候能下班,连他自己也不知道。经常做完最后一台手术,已经是深夜。
除了临床工作,黄国栋还要学习文献、讲学、带教、外出会诊,此外还要负责科室的教学和管理。不少人惊讶于他为何要揽下这么多的工作,他说,“我只是想为学科的发展做一些事情,希望能培养好年轻医生。”
作为一名医生,也是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黄国栋不遗余力地推动神经内镜与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发展,连续举办了5届国家继续教育项目:深圳神经内镜与微创神经外科学术大会和神经内镜手术入路解剖高级培训班,培训学员主要为全国各地三甲医院的骨干力量。
作为带教老师,黄国栋常常能听到年轻医生的各种“吐槽”。他坦言,“一些年轻人可能感觉现在的行医环境不够好。但是我一直认为,医生是非常崇高的职业。作为年轻医生,要不忘初心,要沉下心来提高技术,多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既然选择了当医生,只有坚持提高技术,才有能力慢慢改变现状。”
黄国栋鼓励年轻医生,眼光要放长远,社会是发展的,好医生一定是稀缺资源。“人生的过程应该是努力奋斗的过程。我相信,今后医疗的发展是多元的,医生可以自由自主决定行医方式,只要肯努力,就会有收获。”黄国栋说,“医生的价值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定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黄国栋,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科中心-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硕士导师,神经外科党支部书记、科副主任、教研室主任。
国家卫计委内镜与微创医学神经外科培训基地副主任,深圳大学垂体瘤诊疗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微侵袭治疗专委会委员,广东省神经外科学会神经内镜学组副组长,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委员,深圳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兼内镜与微创神经外科学组组长,深圳微创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神经外科学组组长。
2013-2015年分别在美国匹兹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著名高校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访学深造。《中国内镜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等杂志编委。擅长神经内镜与微创神经外科技术治疗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膜瘤、脑积水、听神经瘤、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脑囊肿等疾病。
近年来,主持省市级课题8项,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SCI6篇。荣获2011年恩德斯医学科学中国杰出内镜医师奖,2013年中国西南区域胶质瘤手术病例竞赛第一名,2014年广东省首届神经外科手术视频竞赛总决赛冠军。2015年深圳神经外科手术视频竞赛第一名。2015年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2015年被深圳市卫计委、深圳电视台、深圳商报评为首届深圳好医生。多次被市委卫生工委和医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