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病患困扰多年,“脑心同治”消除顽疾

黄国栋医生 发布于2019-12-14 22:00 阅读量6733

本文转载自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公众号

心脑病患困扰多年,“脑心同治”消除顽疾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据研究资料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仅排在恶性肿瘤之后列第二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正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已经呈现显著提高的趋势。

    近期,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有一位被“脑心疾病”所困扰的王某(化名)前来就诊,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王某介绍,她的左耳在10多年前就不明原因聋了,8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不自主左颜面部抽搐,发作时左眼角、面部带动左嘴角抽动,睁眼困难,严重影响生活。她曾在外地诊治,医生诊断为左侧面肌痉挛,开颅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可以治疗,但是为什么没有做手术呢?详细询问才知道,王某患有心律失常,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她的父亲和哥哥都有此类疾病,父亲曾植入心脏起搏器,现已经去世了。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很严重的心脏病。开颅手术本来就很危险了,万一手术过程中心脏停跳不工作了,那更九死一生了,所以王某一直没有接受开颅手术,近5年来选择间断进行面部肉毒毒素治疗,但是只能稍微缓解,病情反复发作。

    王某的女儿是一名医疗工作人员,打听到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是中国颅神经疾患协作组常委单位,遂带王某来到深圳二院找到黄国栋主任诊治。患者王某入院后完善了心脏检查和评估,并经心内科陈海波主任多次会诊,患者拒绝接受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然后经神经外科全科病例讨论后,黄国栋主任团队决定先请心内科陈海波主任团队行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再行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

 

    神经内镜下,可清晰看到“元凶”--责任血管,给予垫开血管和神经,电生理监测提示治疗有效,手术成功完成。


   术后患者神志清楚,可恨的8年的左面部抽搐终于没有了。术后第二天经心内科评估后,拔除了临时心脏临时起搏器。术后第4天患者高兴的出院了。下图为患者术后9天返院拆线时的照片。


    据深圳二院神经外科科主任、主刀医师黄国栋介绍:该例患者是一个特殊病例。面对“脑心疾病”,单一学科无法解决时,有必要坚持“脑心同治”理念,建立脑、心血管病同治新(交叉)学科,推动脑心疾病共同治疗的发展,造福患者。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颅神经疾病诊疗研究中心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都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这些疾病一旦发生很难自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不规范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为全面提高深圳及华南地区颅神经疾病诊疗水平,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整合内镜显微颅底外科和功能神经科的优势,于2017年9月成立了华南首个颅神经疾病诊疗研究中心,中心由神经外科主任黄国栋教授和功能神经病区主任蔡晓东教授领衔负责,成员包括影像科雷益主任,神经外科林恒州副主任医师、张豆豆主治医师、张协军主治医师、神经电生理黄兰蕙主管技师等,中心已经举办两次深圳颅神经疾病高峰论坛,旨在提高颅神经疾病诊疗研究水平,规范化开展微血管减压术、球囊压迫术、射频消融术等多种治疗方式,并且应用神经内镜、Rosa机器人、电生理监测等多种手段提升颅神经疾病的治愈率,防止并发症。在2019年12月5-6日召开的第九届全国功能神经外科大会上,黄国栋教授受邀在全国大会上发表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学术报告,在全国同行引起很大反响,展现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颅神经疾病诊疗中心的技术特色优势,得到了众多与会专家的肯定和好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