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家“复杂垂体瘤及鞍区疑难病变多学科协作门诊”常态化开诊

黄国栋医生 发布于2019-11-09 22:25 阅读量6662

本文转载自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8月13日,深圳市首家复杂垂体瘤及鞍区疑难病变多学科协作门诊迎来第二次开诊,在神经外科黄国栋主任的主持下,由我院神经外科黄国栋主任、神经内科任力杰主任、内分泌科阎德文主任、生殖医学科汪丽萍主任、妇科金爱红博士、影像科林帆博士组成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六位专家在多学科综合门诊共同为3位病情复杂、多次到我院及其他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了一站式多学科协作联合诊治,并最终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患者:只挂了1个号 却看了6位专家

   一次挂号可实现一站式多学科协作联合会诊,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学科分科越来越细,也使诊疗越来越精细化。但是,也带来了另一个弊端,医生们大多只熟悉自己的专业领域,对其他专科缺乏了解,而人是一个整体,特别这对于一些病情复杂的病人来说,看个病就格外麻烦。

      成绩优异的高中生王同学半年前因视力下降和泌乳素升高,诊断为垂体大腺瘤(泌乳素型),于我院行神经内镜经鼻垂体瘤切除术,术后泌乳素完全正常,视力明显好转,但王同学初中以来发育比同龄明显矮小,经过6位专家的会诊,考虑王同学处于青春期,可先观察,必要时可以药物治疗,大大减轻了王同学的心理压力。

多学科协作门诊现场

王同学术前影像

王同学术后影像

多学科协作联合门诊带给你不一样的就诊体验

   来自香港的卓女士说:"这样的诊疗形式她真是第一次接触,能同时和六位不同学科的专家坐在一起,像朋友一样的无拘无束地交流,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详尽的解答"。卓女士因月经紊乱在香港、深圳多家医院就诊多年,最近在外院被诊断为脑垂体瘤,让卓女士精神压力倍增,经过六位专家的共同诊疗,诊断为妇科源性疾病,可以药物治疗,暂不能诊断为"脑垂体瘤",最终为卓女生制定了最佳的治疗方案,打消了"脑肿瘤"的顾虑。

让疑难杂症患者“最多跑一次”

     不少患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到医院挂一个科解决不了问题,常常需要再挂别的科,反复检查排队,兜兜转转、耗时费力。不仅如此,不同科室也许给出的治疗方案完全不同。多学科协作联合门诊是患者与医生的"双赢"之举,值得推而广之。对病人来说,在会诊过程中,可以更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诊疗方案,既保证了知情权,与医生的沟通也会更充分,而良好的沟通可以大大增加医患间的互信。对医生来说,这样的诊疗过程可以加强各专科之间的协作,减少过度专业化带来的医疗盲区,有助于提高门诊的整体诊疗水平和效率。

   据神经外科主任黄国栋教授介绍,多学科协作联合门诊,是针对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疾病,采用跨学科一站式联合诊断方式对疑难杂症提供全方位、多学科的综合诊疗。就诊的患者可得到3个及以上相关科室的专家共同会诊,这样参与诊治的医生就能相互交流,并与患者沟通,得出最佳治疗方案。同时多学科门诊促进了疑难杂症诊治的科学化、规范化。

深圳二院复杂疑难垂体瘤及鞍区疾病多学科诊疗中心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即成立了首个深圳首个垂体瘤诊疗研究中心,本中心以神经外科(为广东省及深圳市重点学科、深圳市领先、品牌学科、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为依托,建立多学科协作平台,高效开展垂体瘤的规范化诊疗研究。中心已成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医师培训基地、中国垂体瘤协作组委员单位,是国内较早开展的神经内镜手术的医院之一,2008年即批准为国家卫生部内镜技术神经内镜培训基地。目前娴熟开展神经内镜领域常规及高难度手术,在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有较丰富的经验,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拥有全国一流的神经内镜一体化手术室和先进手术设备。率先在深圳开展经鼻神经内镜颅底手术,常规开展侵袭性垂体瘤、鞍结节脑膜瘤、颅咽管瘤、斜坡肿瘤及侧颅底肿瘤、复杂脑脊液鼻漏等疑难手术。利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积极开展脑室内病变、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蛛网膜囊肿、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CPA胆脂瘤等手术治疗。尤其是对一些常规开颅手术危险和困难的病例,内镜微创技术使病人痛苦小、并发症低、恢复快、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降低的优势,取得良好效果。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