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有肿物脱出,到底是“拖”还是“治”?

赵云医生 发布于2021-05-10 17:18 阅读量7518

本文由深圳远大肛肠医院原创

  患者李女士半年前排便的时候, 总是会掉一块肉出来,用手能塞回去,但是时不时的有肛门下坠和肿痛之感。

  李女士以为是痔疮,饮食上也很注意,自己就在药店买了自己平时用的痔疮药涂抹,症状有所缓解。

  可病情慢慢的在加重,经常便秘,大便出现带血,便后疼痛,最后脱出物不能回纳,出现发炎、溃烂、嵌顿,李女士痛苦万分,只好去医院做检查,诊断为比较严重的肛乳头瘤,还伴随着内痔。

  深圳远大肛肠医院专家表示:肛门肿物脱出常见于痔疮、直肠脱垂、低位直肠息肉、肛乳头瘤等疾病。患者出现肿物脱出,都要经过专业肛肠医院,经过检查确诊属于哪一种疾病然后指定哪一种治疗方案。

  现在很多患者一发现肿物脱出,就认为是痔疮,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许多其他疾病都可以引起肿物脱出。

  1、内痔

  便时内痔脱出肛门外,便后痔团自行回纳者为二度内痔;便后痔团不能回纳,需要用手法复位者为三度内痔。痔团紫红或鲜红色,似草莓状,黏膜薄易出血。

  2、外痔

      常因粪便干结,排粪用力后肛缘外突发生肿物,疼痛明显,局部为圆形肿物,触痛明显,皮下紫蓝色结节,多位血栓性外痔;肛门皮肤反复轻微损伤和感染,可使皮肤红肿热痛,皮肤皱褶肿大形成炎性外痔;炎症消退后,遗留成皮赘,为结绨组织性外痔,仅有便后肛门部不适,不易清洁或瘙痒等症状。

  3、肛乳头肥大

  除小的三角状、米粒状肥大的肛乳头外,较大的肛乳头可随排便脱出肛门外,部分能自行回纳,有的需要手托回复位,临床仅有肛门不适,无压痛,很少出血,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数个。

  4、直肠息肉

  直肠下端息肉可随排便脱出肛门外,能自行回纳,息肉表面为黏膜,黏膜发炎时呈草莓状,脱出息肉有蒂,常易出血。

  5、直肠脱垂

  不论是直肠黏膜脱垂,还是直肠全层脱垂,排便时均可脱出,便后收缩能回纳,有的需要用手托回,常因黏液流出污染内衣,伴有肛周瘙痒。当黏膜损伤,可发生溃疡和出血。令患者蹲位用力,黏膜脱垂见肿物中心向外有放射状沟,指诊只有两层折叠黏膜。完全性脱垂为全层肠壁翻出,黏膜呈同心环状皱襞,肿物有层层折叠,如倒宝塔状。

  深圳远大肛肠医院专家提醒:由此可见如果肛门外有脱出物,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做相应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得到及时治疗。

  肛门肿物是“拖”还是“治”?

  我们都知道,肛肠疾病不能靠“拖”来解决问题,通常会越拖越严重,对肛门肿物脱出有着深刻意识的患者来说,苦“拖”不是办法!因为对人体的伤害特别大:

  首先,脱肛逐渐加重后,除排便用力时引起脱肛外,在咳嗽、走路等稍用腹压的情况下,都可引起脱肛,往往不能自行缩回,必需用手将脱出的肿物托入肛门。由于经常脱出而排出黏液会经常污染内裤。

  其次,脱肛导致肠黏膜受损伤发生溃疡时,还可引起出血和腹泻。如脱出的肿物不能缩回,容易发生炎症、肿胀,则出现疼痛,又进一步加重便秘。

  另外,脱垂在直肠内反复下降和回缩,引起黏膜充血水肿,常由肛门流出大量黏液和血性物。患者常感盆部和腰骶部坠胀、拖拽,会阴部及股后部钝痛等等。

  既然肿物脱出不能“拖”,那该如何治疗呢?

  既然肛门肿物脱出的病因不同,对其治疗也应该辨证施治。

  微创PPH技术治疗内痔、直肠脱垂引起的肛门肿物脱出。

  对于内痔、直肠脱垂引起的肛门肿物脱出,深圳远大肛肠医院以微创PPH技术,可快速治疗肛门脱出,治疗过程基本无痛,2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治疗过程。微创PPH技术达到迅速、彻底治疗的目的。

  微创PPH技术治疗“它们”同样方法独到

  对于外痔、直肠息肉、肛乳头肥大引起的肛门肿物脱出,深圳远大肛肠医院同样采用微创PPH技术进行治疗。微创PPH技术采用微创的小切口,潜行剥离,彻底祛除结缔组织病灶,避免了对组织造成大的损伤,减少了出血量,从而达到了在彻底治疗疾病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肛门功能的目的。微创PPH技术的特点就是创伤小,整个过程无痛苦,小巧快,治疗彻底。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