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煎煮有讲究:
器具选择优先选用陶瓷或砂锅(受热均匀/性质稳定),次选玻璃/搪瓷锅/不锈钢锅(注意无破损) 禁用铁锅铝锅(易产生化学反应)
黄金五步煎煮法:
1.药材预处理:提前浸泡30分钟(质地坚硬药材需延长)
2.首次煎煮:
-加水量:水面高过药材2横指(约2cm)
-火候控制:大火煮沸→转小火慢炖30分钟
-收汁技巧:煎煮好的药液约200ml即可滤出
3.二次煎煮:
- 直接加水(水面齐平药材即可)
- 煮沸后小火20分钟,取汁200ml
4. 混合药液:
两次药汁混匀(总量400-600ml)
5.特殊药材处理:
1)先煎:充分煎出有效成分或降低毒性,需提前先煎30分钟。
如:生石膏、磁石、代赭石、龙骨、牡蛎、石决明、龟甲、鳖甲 、珍珠母、蛤壳、海螵蛸、制附子等。
2)后下:含挥发性成分的芳香类药材,最后5分钟放入,避免有效成分挥发失效。
如:薄荷、砂仁、豆蔻、藿香、佩兰、香薷、紫苏叶、肉桂、沉香等。
3)包煎:粉末/绒毛药材需用纱布包裹,防止刺激咽喉或药液浑浊,致复煎药物流失。
如粉末/细小种子:车前子、葶苈子、菟丝子、海金沙、蒲黄等;带绒毛:旋覆花、辛夷(避免绒毛引起咳嗽);易浑浊类:滑石粉、青黛、灶心土。
02 科学服用
让药效精准到位
服用时间:
-常规:早晚饭后半小时各1次(药液加热至接近体温,保护肠胃)
-特殊情况:
急症:间隔4小时一次,分3次服用完
安神药:睡前1小时服用
补益药:空腹服用更佳
温度把控:
冷服情况:清热解毒/止血类药物遵医嘱
特殊人群注意:
-儿童:少量多次(每次50-100ml)
-吞咽困难者:浓煎至100ml分次服用
-呕吐患者:药液加姜汁/少量频服
-重病患者:可改为3次或者多次温服,但一剂药不管分几次,必须在一天内喝完。
03 忌口清单
服药期间忌口,避免因不忌口导致消化吸收不好,影响药效发挥,一般药物服用期间忌酸辣腥冷,油腻粘秽良恶之品。
酸:有强烈酸味的,像生醋,陈醋,不可直接生用,炒菜烹熟则无妨。
辣:生葱、生蒜、生韭菜、辣椒、辣椒酱、辣椒油等对胃有强烈刺激,容易引起反胃烧心等,服药期间不可乱用。
腥:贝类、海虾、及味道不正常的水产品不可大量服用,以免影响消化;新鲜的鱼类做菜可少量食用。 冷:服药期间不可饮冷水吃冷饭,水果的温度要与体温接近才可在药后半小时少量多次食用。最好服药期忌服。
油腻:猪头肉、奶油、点心、及油炸类或浓香油量过大的食品等有碍消化,服药时不可食用。
粘:糯米团子、年糕、果冻果胶等容易堵在胃内的食品不可食用,尤其是肚腹胀满不舒者。
秽:方便面火腿肠等添加防腐剂,或果汁饮料有化工填加剂以及生于污秽环境的动植物;烟酒类,含有不易被人体代谢的元素或化工元素毒素等,尽量少食用。
臭恶:臭豆腐、豆腐乳、虾酱、面酱、奶烙、腌咸蛋、松花蛋及其它发酵后有强烈恶臭刺激的食物,不可食用。
另外牛奶、豆浆、豆粉等服药后马上饮用,则容易引起拉肚子腹胀、腹泻等。应在服中药后1到2小时后食用。
浓茶/咖啡:影响铁剂吸收,对于胃病或失眠不友好
萝卜:抵消补气药效(服人参等忌食)
油炸食品:炸鸡/油条/薯条
使用贴士
1. 药材储存:密封避光存放,含糖分药材需冷藏。
2. 药渣妙用:可煮沸用于泡脚(活血通络)、坐浴或擦拭(直接作用部位)。
3. 疗程管理:慢性病需坚持至少4疗程(7天/疗程)。
4. 特殊时期:女性经期需调整方剂,分经前、经期及经后用药,提前告诉医生,及时复诊。
遵循中医"三分治,七分养"原则,正确煎服配合科学忌口,才能让传统中药发挥最大疗效。建议服药期间记录身体变化,定期与医师沟通调整方案,让健康调理更精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