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石的中医防治之道

李国权医生 发布于2025-08-17 08:33 阅读量50

本文由李国权原创

在泌尿外科门诊中,输尿管结石是常见病症,患者常因突发腰腹绞痛、尿频尿急甚至血尿而就诊。中医将其归为“石淋”范畴,认为其发病与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肾气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漫长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

石淋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理论认为,输尿管结石的形成多与“湿、热、瘀、虚”相关。饮食不节,如过食辛辣肥甘,易致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久坐少动、情志不畅则会引发气机阻滞,津液输布失常,尿液浓缩,杂质沉积形成结石。此外,久病及肾,肾气亏虚,蒸化无权,也会导致结石反复难愈。正如《金匮要略》所云:“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形象描述了石淋的典型症状。

辨证施治:分型治疗输尿管结石

中医治疗输尿管结石强调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采用相应治法:

- 湿热蕴结型:常见腰腹疼痛、小便频数、灼热刺痛,或伴血尿,舌红苔黄腻。治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常用八正散加减(瞿麦、萹蓄、车前子、滑石等),若疼痛剧烈可加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 气滞血瘀型:表现为腰腹刺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治以行气活血、通淋排石,方用金铃子散合石韦散(川楝子、延胡索、石韦、冬葵子等),瘀血重者可加桃仁、红花。

- 肾气不足型:多见于结石反复发作,伴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治以补肾益气、通淋排石,常用济生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药、茯苓、金钱草等),兼顾扶正与排石。

特色疗法与日常调护

除内服药外,中医还有多种特色疗法辅助排石:

- 针灸治疗:选取肾俞、膀胱俞、三阴交、水道等穴位,疏通经络、促进排石,绞痛发作时可针刺足三里、委中缓解疼痛。

- 中药外治法:用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等煎汤热敷腰腹部,通过温热刺激改善局部气血运行。

- 运动疗法:根据结石位置,适当进行跳跃运动或倒立(如肾上盏、中盏结石),借助重力促进结石下移。

日常调护中,需注意:每日饮水量保持2000-3000毫升,以稀释尿液;饮食清淡,减少高草酸(如菠菜、苋菜)、高嘌呤(如动物内脏)食物摄入;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久坐,适当运动。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对于直径小于0.6厘米、表面光滑的输尿管结石,中医排石疗法效果显著;若结石较大或梗阻严重,应及时结合西医碎石、手术等方法,避免延误病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优势互补,在排石的同时调理体质,减少复发。

作者声明:本文仅为中医科普内容,旨在传播传统医学知识,不能替代专业医师的诊疗建议。输尿管结石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切勿自行用药。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