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视角解析牙龈增生:不止“上火”那么简单

李国权医生 发布于2025-08-02 08:55 阅读量78

本文由李国权原创

    生活中,不少人会发现牙龈悄悄变厚、肿胀,甚至覆盖牙面,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齿龈肿厚”。在中医理论中,牙龈增生并非孤立的口腔问题,而是全身气血阴阳失衡在局部的反映,其发病与多个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一、胃火炽盛:最常见的诱因

中医认为“龈为胃之络”,牙龈的健康直接依赖于胃腑功能。当饮食不节,如长期嗜食辛辣、油炸、肥甘厚味,或饮酒无度时,易导致胃火内生。胃火循经上炎,灼伤牙龈脉络,就会引发牙龈红肿、增生,常伴随口臭、便秘、喜冷饮等症状。

比如长期熬夜加班的人群,习惯用火锅、烧烤等重口味食物提神,往往会出现牙龈明显肿胀,触碰时容易出血,这便是胃火上攻的典型表现。此时若仅用抗生素消炎,往往治标不治本,需清胃泻火才能从根源改善。

二、肾阴亏虚:暗藏的“隐形杀手”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牙龈的健康也与肾精是否充足息息相关。随着年龄增长,或长期劳累、房劳过度,会导致肾阴耗损。肾阴不足则虚火内生,虚火上炎熏蒸牙龈,会导致牙龈慢性增生、质地坚韧,常伴随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症状。

临床上一些中老年患者,牙龈增生缓慢但持续加重,牙齿松动不明显却常感口干舌燥,这多与肾阴亏虚有关。这类情况不宜用苦寒药物强攻,需滋阴降火,通过补充肾阴来平衡虚火。

三、气血瘀滞:慢性增生的关键病机

无论胃火还是虚火,病程迁延日久都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瘀血”。牙龈局部气血瘀滞,会使牙龈组织失于濡养,出现增生肥厚、颜色暗红,甚至形成结节状突起。此外,长期佩戴不合适的假牙、牙齿排列不齐导致牙龈反复摩擦损伤,也会引发局部气血瘀滞,加重增生。

比如牙齿矫正过程中,若矫正器刺激牙龈时间过长,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牙龈逐渐增生变厚,形成“龈瘤”样改变。此时在清热的同时,需加入活血化瘀的药物,疏通局部气血,才能阻止增生进展。

四、脾失健运:易被忽视的幕后推手

脾主运化,若饮食不规律、思虑过度,会导致脾胃功能减弱。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湿浊上犯牙龈,会引发牙龈水肿、增生,质地柔软,常伴随腹胀、便溏、食欲不佳等症状。

儿童乳牙期的牙龈增生,常与脾胃功能虚弱有关。比如偏食的孩子,不爱吃蔬菜,消化功能差,容易出现牙龈淡红肿胀,这类情况需健脾化湿,通过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水湿代谢,而非单纯“降火”。

五、预防与调护:中医的“治未病”智慧

中医防治牙龈增生,强调“三分治七分养”:

- 饮食上避免长期食用辛辣刺激、过甜过腻的食物,胃火重者可多吃梨、冬瓜等清热食物,肾阴亏虚者可食用黑芝麻、枸杞等滋阴食材;

- 起居上避免熬夜,保持规律作息以护肾精,适度运动促进气血循环;

- 口腔护理上,坚持正确刷牙,避免牙龈反复损伤,定期用淡盐水漱口可辅助清热消炎。

牙龈增生看似是局部问题,实则是全身脏腑功能的“晴雨表”。中医通过辨证分析,针对胃火、肾亏、瘀滞、脾虚等不同病机调理,既能缓解症状,又能减少复发。当发现牙龈异常增生时,不妨从中医视角找找原因,或许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解决之道。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