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药物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李国权医生 发布于2025-07-25 08:16 阅读量99

本文由李国权原创

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肾脏排泄、代谢药物的能力下降,药物易在体内蓄积,可能导致毒性反应或疗效不足。因此,用药时需特别谨慎,遵循以下核心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明确肾功能状态,精准评估用药风险

肾功能不全的程度是决定药物调整的关键依据,需通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常用CKD-EPI或MDRD公式计算)和血肌酐(Scr)水平评估。

- CKD 1-2期(eGFR≥60 ml/min/1.73m²):多数药物无需调整,但需关注药物本身的肾毒性。

- CKD 3-5期(eGFR<60 ml/min/1.73m²):需根据药物特性(如排泄途径、治疗窗)调整剂量或避免使用。

- 终末期肾病(ESRD,eGFR<15 ml/min/1.73m²或透析患者):需严格选择肾毒性小的药物,并考虑透析对药物的清除作用(如透析后补服)。

二、重点规避高肾毒性药物

以下药物类别或具体药物易加重肾损伤,需慎用或禁用:

1. 明确肾毒性的药物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直接损伤肾小管,肾功能不全者易蓄积,需避免;若必须使用,需监测血药浓度(峰谷浓度)并缩短疗程(≤7天)。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塞来昔布):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肾血流,加重间质性肾炎或急性肾损伤(AKI);尤其避免用于脱水、合用利尿剂或ACEI/ARB的患者。

- 造影剂(如碘海醇、钆剂):可能导致造影剂肾病(CIN),肾功能不全者需严格评估必要性,选择低渗/等渗造影剂,充分水化(使用前6-12小时至结束后6小时静脉输注生理盐水)。

- 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中成药(如关木通、广防己、龙胆泻肝丸):可致“马兜铃酸肾病”,需严格禁用。

2. 经肾脏排泄且治疗窗窄的药物

这类药物需根据eGFR调整剂量,否则易蓄积中毒:

- 抗生素:如头孢类(头孢唑林、头孢他啶)、青霉素类(哌拉西林)、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部分需减量(如头孢类)或延长给药间隔(如万古霉素需监测血药浓度)。

- 抗凝/抗血小板药:华法林(代谢产物经肾排泄,肾功能不全时易蓄积导致出血)、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部分经肾清除,eGFR<30时慎用)。

- 降糖药:二甲双胍(主要经肾排泄,eGFR<30时禁用,易致乳酸酸中毒);磺脲类(如格列本脲,eGFR<30时蓄积风险高)。

- 降压药:ACEI/ARB(如卡托普利、缬沙坦)在CKD 3-4期需谨慎(可能加重高钾血症和肌酐升高),严重肾动脉狭窄者禁用;利尿剂(如呋塞米)需调整剂量(避免过度利尿导致血容量不足)。

- 调脂药:他汀类(如阿托伐他汀,eGFR<30时需减量,监测肌酸激酶)。

3. 影响电解质平衡的药物

- 袢利尿剂(呋塞米)过量可能导致低钾血症;保钾利尿剂(螺内酯)或ACEI/ARB联用易致高钾血症(尤其肾功能不全者排钾减少)。

- 含铝/镁的胃黏膜保护剂(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可能导致高铝血症(透析患者更敏感)。

三、调整用药的核心策略

1. 剂量调整原则

- 减量法:适用于治疗窗较宽、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如青霉素G),按eGFR比例减少剂量(如eGFR为正常的50%,剂量减半)。

- 延长给药间隔法:适用于治疗窗窄、毒性大的药物(如万古霉素、地高辛),保持单次剂量不变但延长间隔(如正常每8小时一次改为每12小时一次)。

- 个体化方案:结合患者年龄、体重、合并症(如心衰、糖尿病)及血药浓度监测(TDM)调整(如地高辛、锂剂需定期测血药浓度)。

2. 避免联用肾毒性药物

多种肾毒性药物联用会协同加重肾损伤(如NSAIDs+ACEI+利尿剂),需尽量避免;若必须联用,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如尿量、Scr、尿素氮)及电解质(血钾、血钠)。

3. 关注药物蛋白结合率与分布容积

肾功能不全时,血浆白蛋白降低可能导致游离药物浓度升高(如华法林、地高辛);分布容积增大的药物(如地西泮)需减少剂量以避免中枢抑制。

4. 透析患者的特殊调整

- 可透析清除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部分β-内酰胺类):需在透析后补服,避免透析期间药物丢失过多。

- 不可透析清除的药物(如呋塞米、螺内酯):需按常规剂量使用,但需监测血药浓度。

四、其他关键注意事项

- 避免自行用药:中药、保健品(如含马兜铃酸的“排石颗粒”)、止痛药(如布洛芬)可能隐藏肾毒性,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监测与随访: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肾功能(Scr、eGFR)、电解质(血钾、血钙)、尿常规(尿蛋白、尿比重)及药物相关指标(如地高辛血药浓度)。

- 关注临床表现:如出现少尿、水肿加重、乏力(高钾血症)、听力下降(耳毒性)等症状,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需遵循“个体化、小剂量、勤监测”原则,重点规避高肾毒性药物,根据eGFR调整剂量,并密切关注药物蓄积及电解质紊乱风险。建议在肾内科或临床药师指导下制定用药方案,确保疗效与安全性平衡。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