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上“尿酸偏高”的字样,你是否曾一带而过?很多人以为尿酸高只是痛风的前奏,却不知这个隐藏在血液中的“代谢垃圾”,正在悄无声息地侵蚀肾脏、血管甚至心脏。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已达1.7亿,超过糖尿病患者数量,成为继“三高”之后的“第四高”。今天,我们就来揭开高尿酸血症的神秘面纱。
一、尿酸从哪里来?为何会升高?
尿酸是人体代谢的“副产品”。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尤其是动物内脏、海鲜等)和身体自身代谢产生的嘌呤,经过一系列转化后会生成尿酸。正常情况下,尿酸会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维持血液中尿酸浓度稳定(男性正常值为150-416μmol/L,女性为89-357μmol/L)。
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时,血液中尿酸浓度就会超标,形成高尿酸血症。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 饮食失控: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如火锅、烧烤、啤酒),超出身体代谢能力;
- 代谢异常:遗传因素导致尿酸合成酶活性增强,或肾脏排泄尿酸的功能下降;
- 疾病影响: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会干扰尿酸代谢,而利尿剂等药物也可能抑制尿酸排泄。
二、高尿酸不止引发痛风,这些器官都可能遭殃
提到高尿酸,人们最先想到的是痛风——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处,引发剧烈疼痛。但事实上,痛风只是高尿酸血症最“显眼”的症状,它对身体的伤害远不止于此:
肾脏:沉默的“受害者”
尿酸结晶最容易沉积在肾脏,早期可能表现为尿中出现泡沫、夜尿增多,随着时间推移会形成尿酸性肾结石,甚至发展为慢性肾损伤,最终可能导致肾衰竭。临床数据显示,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约10%-20%会出现肾脏病变。
血管:心血管疾病的“助推器”
高尿酸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硬化,增加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的发病风险。研究发现,尿酸水平每升高60μmol/L,高血压患病风险就增加15%-23%。
关节与骨骼:从疼痛到畸形
除了急性痛风发作,长期高尿酸还会导致关节软骨损伤、骨质破坏,严重时手指、脚趾关节会变形,影响正常活动。
三、如何科学应对高尿酸?做好这四步是关键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可防可控的代谢性疾病,早期干预能有效避免器官损伤。具体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 饮食调整:减少嘌呤摄入
一 限制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要少吃,啤酒、黄酒等酒类几乎不含嘌呤,但会抑制尿酸排泄,也需严格控制;
- 增加低嘌呤食物:多吃蔬菜(菠菜除外,含草酸可能影响尿酸排泄)、水果、全谷物,牛奶和鸡蛋是优质蛋白的理想来源;
- 多喝水:每天饮水量保持在2000ml以上,有助于尿酸通过尿液排出。
2. 生活方式改善:动起来,控体重
肥胖会加重尿酸代谢异常,通过规律运动(如快走、游泳)减轻体重,能显著降低尿酸水平。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否则可能因乳酸堆积暂时升高尿酸。
3. 定期监测:早发现早干预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未出现痛风或器官损伤)也需每3-6个月检测一次尿酸;已有症状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药物治疗:别等严重了才用药
当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无法控制尿酸(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或已出现痛风、肾损伤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切勿自行停药或换药。
高尿酸血症就像一颗埋在体内的“定时炸弹”,早期可能毫无症状,一旦爆发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与其等到疼痛难忍时才重视,不如从现在开始调整饮食、规律作息,让尿酸回归正常水平。记住,对代谢性疾病而言,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