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发现,月经量越来越少,有时两三天就结束,甚至只用护垫就行。有人觉得这是"省事",其实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中医认为,月经量少多与气血不足、瘀堵有关,及时调理才能避免问题加重。
先搞懂:多少算"过少"?
正常的月经量是每次20-60毫升,大概每天换3-5片卫生巾。如果每次总量少于5毫升(差不多一个矿泉水瓶盖),或者经期短于2天,就算月经量少。
从中医角度看,月经量少不是单一问题,常见有两种类型:
- 血虚型:经血颜色淡,像稀释的红糖水,经期容易头晕、乏力,脸色苍白。这是因为气血生成不足,就像"水源"枯竭,自然流不顺畅。
- 血瘀型:经血颜色深,有血块,还可能伴有痛经,经血排出后疼痛减轻。这就像河道被淤泥堵住,水流自然变细。
这些习惯,正在悄悄"偷走"你的经量
月经量少不是突然出现的,往往和生活习惯有关:
- 过度减肥:节食或吃减肥药,会让脾胃受伤。脾是气血的"加工厂",脾功能弱了,气血生成不够,经量必然减少。
- 熬夜压力大:晚上11点后不睡,会耗伤肝血;长期焦虑、压力大,会让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受阻。
- 贪凉受寒:经期吃冰饮、穿露脐装,寒气会钻进身体,导致血液凝结成块,难以排出。
- 多次流产:流产会直接损伤子宫内膜,就像破坏了"土壤",经血自然变少。
中医调理:分类型对症解决
血虚型:重点补气血
- 食疗方:当归红枣乌鸡汤(当归5克、红枣5颗、乌鸡半只),每周喝2次,能补气血、养卵巢。
- 穴位按揉:每天按三阴交(内踝上4指)和足三里(膝盖下3指),每个穴位按3分钟,促进气血生成。
- 生活建议:早上吃点山药、小米粥,脾喜欢温暖的食物;别熬夜,23点前睡觉,让肝血得到修复。
血瘀型:关键通瘀堵
- 食疗方:生姜红糖煮鸡蛋(生姜3片、红糖适量、鸡蛋1个),经前3天开始喝,帮助经血排出。
- 穴位按揉:按揉血海穴(膝盖内侧凹陷处)和太冲穴(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之间),每天各按2分钟,疏通气血。
- 生活建议:经期用热水袋敷小腹,每次15分钟;平时少吃冰饮,避免寒气加重瘀堵。
这些误区要避开
- 觉得"少了更轻松":月经量少可能是卵巢功能下降的信号,长期忽视可能导致闭经、不孕,一定要早调理。
- 盲目吃补药:血虚型用了活血化瘀的药,会越补越虚;血瘀型用了滋补药,会加重瘀堵,必须对症用药。
- 指望立刻见效:气血调理需要时间,食疗和按揉至少坚持1-3个月才能看到效果,别半途而废。
日常保养:做好这3件事
- 吃好三餐:早餐一定要吃,多吃红色食物(红豆、红枣、枸杞)和深色蔬菜(菠菜、紫甘蓝),帮身体造血。
- 适度运动:每天快走30分钟,能促进气血循环,比躺着不动强10倍;经期可以做温和的瑜伽,比如猫牛式,帮助经血排出。
- 管理情绪:生气、焦虑会让气血"打结",每天花5分钟深呼吸,或听舒缓的音乐,保持肝气顺畅。
月经量少不是小问题,它反映的是身体气血的状态。只要找对原因,用对方法,坚持调理,经血就能慢慢恢复正常。记住,女性的健康就像一朵花,气血充足才能开得鲜艳,从今天起,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