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的高温热浪侵袭下,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疾病——热射病,频频进入公众视野。热射病并非普通中暑,而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若未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了解热射病的相关知识,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热射病是因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导致核心体温迅速升高超过40℃,进而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急症。从发病机制看,人体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散热,当环境温度过高,特别是湿度大时,汗液无法有效蒸发,散热途径受阻,热量在体内大量蓄积,就会引发热射病。
热射病主要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常见于高温环境下高强度体力劳动者,如户外建筑工人、运动员等,他们因剧烈运动产热急剧增加,更易发病;非劳力型热射病多发生于年老体弱、患有慢性疾病或缺乏防暑措施的人群,如长期待在无空调闷热房间的老人。
热射病的症状十分凶险。早期可能出现头晕、头痛、恶心、乏力、大量出汗等类似中暑的表现,若不及时处理,病情会迅速恶化,出现体温急剧升高、意识模糊、抽搐、昏迷,伴随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肝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面对热射病,及时正确的急救至关重要。一旦发现疑似热射病患者,应迅速将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快速降温是急救的关键,可解开患者衣物,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或用凉水擦拭全身,有条件的话,可将患者浸泡在浴缸的凉水中降温。在等待救护车期间,持续监测患者体温和生命体征,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
预防热射病,关键在于主动避开高温威胁。在高温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气温最高时段;若必须外出,做好防护,如穿戴浅色宽松透气衣物,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同时,保持充足饮水,不要等口渴才喝水,可适当饮用淡盐水补充电解质;室内保持良好通风,合理使用空调、风扇降温。此外,高风险人群如户外工作者、老人、儿童,更需加强防护,定期休息,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
热射病是高温天气下不容小觑的健康杀手,了解其发病机制、症状、急救和预防措施,是每个人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必要技能。希望大家重视热射病,科学防暑,平安度过炎炎夏日。
作者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学术研究及临床经验整理而成,旨在提供科学的科普信息。因个体健康状况存在差异,相关内容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如遇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