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急性胆囊炎:症状、成因与科学应对

李国权医生 发布于2025-07-03 11:49 阅读量77

本文由李国权原创

  急性胆囊炎,这个听起来陌生的医学名词,其实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数百万人因急性胆囊炎就医。它发病急、症状明显,如果处理不及时,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了解这种疾病的相关知识,对保护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急性胆囊炎?

胆囊是位于肝脏下方的梨形小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肝脏分泌的胆汁,帮助人体消化脂肪类食物。当胆囊因各种原因发生急性炎症时,就会引发急性胆囊炎。简单来说,胆囊就像一个“胆汁仓库”,炎症就像仓库里突然出现的“火灾”,会严重影响它的正常工作。

二、急性胆囊炎有哪些症状?

急性胆囊炎最典型的症状是右上腹疼痛,疼痛通常突然发作,程度剧烈,可能会持续数小时甚至更久。这种疼痛有时会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让人感觉肩膀和背部也跟着酸痛。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部分人会伴有食欲不振、腹胀等消化不良表现。如果用手按压右上腹,疼痛会明显加剧,有时还能摸到肿大的胆囊。

三、哪些原因会引发急性胆囊炎?

1.胆囊结石:这是急性胆囊炎最常见的病因,约80%的患者与胆囊结石有关。结石会堵塞胆囊管,导致胆汁排出不畅,淤积的胆汁刺激胆囊壁,引发炎症。

2.细菌感染:肠道细菌通过胆管逆行进入胆囊,在胆囊内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感染发炎 。

3.饮食因素:长期高脂饮食、暴饮暴食,会刺激胆囊剧烈收缩,增加胆囊负担,诱发炎症。此外,过度节食、快速减肥也可能导致胆汁成分改变,增加患病风险。

4.其他因素:糖尿病、免疫力低下、胆囊先天畸形等,也会使急性胆囊炎的发病几率升高。

四、如何诊断与治疗急性胆囊炎?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就医。医生一般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结合血液检查(查看白细胞、炎症指标等)、腹部超声(观察胆囊形态、是否有结石)等检查手段来明确诊断。

治疗方面,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重、反复发作,或伴有胆囊结石的患者,通常建议手术切除胆囊。目前多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 非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轻、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采用禁食、补液、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解痉止痛药物等方法,缓解症状,控制炎症。但非手术治疗后,病情可能复发,后续仍需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手术。

五、如何预防急性胆囊炎?

1.规律饮食:定时定量用餐,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

2.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患有胆结石、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3.适度运动:坚持适量运动,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促进胆囊正常收缩和排空,减少胆汁淤积。

作者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整理,旨在科普急性胆囊炎相关知识,提高大众健康意识。文章信息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建议。若出现相关症状,务必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遵循医生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文中观点与内容若存在疏漏,欢迎专业人士指正。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