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内战”: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的真因竟是免疫太强?

张浩医生 发布于2025-07-26 20:04 阅读量193

本文由张浩原创

皮肤红斑、鳞屑、瘙痒难耐的背后,不是免疫力的“虚弱”,而是一场免疫细胞对自身皮肤发动的错误战争。

“医生,我总反复得皮肤病,是不是免疫力太低了?要不要吃点增强免疫力的药?”
皮肤科诊室里,类似问题几乎每天都会出现。银屑病(牛皮癣)和特应性皮炎(常诊断为湿疹)患者常把这些皮肤顽疾归咎于“免疫力下降”,并希望通过“提升免疫力”来治愈疾病。

真相却恰恰相反——这些疾病并非免疫力“弱”了,而是免疫系统“乱”了


01 被误解的“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低”常被误解为这些皮肤病的根源。但现代医学研究揭示了一个相反的真相: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其实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的结果

银屑病属于免疫介导的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异常密切相关。患者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出现功能失调,错误地将正常皮肤细胞视为敌人,并发起猛烈攻击。

特应性皮炎同样表现出免疫系统的“过度热情”。其核心机制是Th2型免疫反应的过度激活,导致皮肤炎症和剧烈瘙痒。

这两种疾病都存在免疫系统“误判”和“反应过度”的问题。免疫系统紊乱不等于免疫力低下。盲目增强免疫,无异于向一场大火倾倒燃油——火势只会更加猛烈。


02 免疫系统“内战”的真相

银屑病患者皮肤下,一场免疫内战正在上演。正常情况下,皮肤细胞代谢周期为28天左右。但在银屑病影响下,这一周期缩短至3-4天,导致大量皮肤细胞堆积形成鳞屑。

驱动这一异常过程的“指挥官”是过度活跃的T淋巴细胞。它们释放出大量促炎因子——TNF-α、IL-17、IL-23等——形成炎症风暴。这些细胞因子不仅加速皮肤细胞增殖,还吸引更多免疫细胞加入“战斗”,使炎症反应不断升级。

特应性皮炎则展现了免疫失衡的另一面。患者体内Th2型免疫反应过度活跃,产生过多的IL-4、IL-13、IL-31等细胞因子。这些物质导致皮肤屏障破坏、瘙痒加剧,形成“瘙痒-搔抓-炎症加重”的恶性循环。

另外,肥胖研究意外地揭示了免疫系统的复杂性:肥胖小鼠接受特应性皮炎药物治疗时,皮肤病变反而加重。苗条小鼠则反应良好。这显示代谢状态会重塑免疫反应模式,改变治疗结果。


03 盲目提升免疫力的风险

“提高免疫力就能治好皮肤病”的想法不仅错误,还可能适得其反。银屑病患者若在没有专业指导下自行增强免疫力,可能刺激本已亢进的T细胞,加剧其对皮肤细胞的攻击.

过度提升免疫力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性增强,进而加重银屑病症状.这解释了为何部分患者在服用“增强免疫”保健品后,皮肤病变反而扩散加重。

免疫系统需要的是“平衡”而非单纯的“强化”。免疫调节才是关键,即抑制过度活跃的部分,同时保护正常的防御功能。


04 精准免疫调节疗法

现代医学已发展出多种针对免疫异常环节的精准疗法:

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这类药物能精确靶向致病性细胞因子。例如:


光疗:特定波长的紫外线能调节皮肤局部免疫反应,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细胞。


05 肠道菌群:皮肤免疫的隐秘调控者

“肠-皮肤轴”的发现揭示了肠道菌群对皮肤免疫的深远影响:

特应性皮炎患者常伴有肠道菌群失调——双歧杆菌等保护性菌减少,而梭菌等促炎菌增多。这种失衡甚至先于疾病症状出现,提示其可能是病因而非结果。

小鼠实验证明,将特应性皮炎易感性小鼠的肠道菌群移植给无菌小鼠,后者同样出现皮肤高反应性。这意味着皮肤病的“易感性”可通过肠道菌群“传递”

益生菌治疗取得突破:最新研究发现,含丁酸梭菌的益生菌能使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红斑复发风险降低93.5%。其机制包括:


06 科学管理:平衡免疫的核心策略

面对免疫性皮肤病,科学管理需多管齐下:

适度而非过度增强:避免盲目服用“增强免疫”保健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根本:


季节应对策略: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多数呈现“冬重夏轻”的特点:


谨慎用药:严格遵循医嘱使用免疫调节药物,不擅自调整剂量或停药。传统免疫抑制剂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免疫系统不需要盲目的“强兵”,而需要精准的“调音师”。只有免疫细胞停止“内战”,皮肤上的战火才能真正平息。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