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公众号
“骨质疏松”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同时也是女性一生之中最应该重视的健康问题。
我国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面临患病率高,知晓率、诊断率、治疗率低(“一高三低”)的严峻挑战。所以进行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科普非常重要。
上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1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病,主要特征是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微骨折),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上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2
只有老年人才会骨质疏松吗?
一般来说,骨质疏松男女发病比例接近1:5,女性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孕产后,并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
综合来讲,发生本病的危险因素:
(1)不可控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女性绝经、脆性骨折家族史。
(2)可控因素
①不健康生活方式:体力活动少、阳光照射不足、吸烟、过量饮酒、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过量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体质量过低等。
②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包括内分泌系统疾病(甲亢、糖尿病、性腺功能减退症等)、风湿免疫性疾病、胃肠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慢性肝肾及心肺疾病等。
③影响骨代谢的药物:主要是激素类、慢性疾病类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
简单来讲,一名绝经后的有基础疾病的长期服药的有骨折病史的女性,就很麻烦了。
03
骨质疏松有什么症状?
主要症状有:疼痛、脊柱变形、骨折、对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①疼痛:背痛或全身痛,夜间明显。
②脊柱变形:身高变矮或驼背畸形。主要是严重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③骨折: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脆性骨折。常见于髋部、胸椎、腰椎、手腕部、肩部等。骨折病史的患者二次骨折风险显著提高。
④对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患者可出现焦虑、抑郁、恐惧、自信心丧失及自主生活能力下降等。
04
怎样预防骨质疏松?
预防骨质疏松要做到四点:钙、维生素D、蛋白质、运动。
①补钙:补钙需要贯穿生命始终,除了正常饮食外,需要适当增加乳制品、绿色蔬菜等的摄入,特殊时期(青春期、妊娠期、绝经期、老年人)应适当补充钙剂(吸收率低、优先饮食补钙)。
②维生素D(晒太阳):维生素D具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人体80%的维生素D是通过晒太阳后的皮肤合成,小部分是从食物中摄取的(主要是天然食物中普遍缺少维生素D)。根据《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2版,2019年》的数据,亚洲普通人群的维生素D缺乏率约78%~98%。维生素D缺乏症主要表现为骨骼疾病,儿童可引起佝偻病,成人可引起骨质疏松症或骨质软化症。所以建议所有人每天坚持户外晒太阳0.5-1小时,直接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接受足够紫外线照射。注意避免涂抹防晒霜,但需防止强烈阳光照射灼伤皮肤。
上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③蛋白质:蛋白质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钙的载体。高蛋白质饮食是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条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1.0至1.2 g/kg)。牛肉、鸡肉和深海鱼含有丰富的动物蛋白质,豆制品和坚果类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
④运动:特别是抗阻运动,可以刺激骨骼生长并保持骨量。运动形式建议户外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行、太极拳、广场舞等,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抗阻运动,如深蹲、举哑铃、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卧推等。运动时间平均每天30分钟到1小时为宜。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谨防摔倒(特别是老年人)的原则。
上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5
烟、酒、茶、咖啡、碳酸饮料有影响吗?
戒烟限酒,吸烟会增加髋部骨折风险。过量饮酒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髋部骨折号称是“最后一摔”,很多老年人因此失去再次站立的机会。
茶、咖啡、碳酸饮料主要是影响钙的吸收,不宜过量饮用。
06
如何进行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
推荐使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07
骨质疏松症的检查有哪些?
影像学检查有:X片、CT、MRI均可以对骨量进行初步判断。
双能X线骨密度(国内外公认,推荐)、超声骨密度检测可以测量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所含的骨量。
实验室检查主要是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等。
08
怎么治疗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包括:补钙、补充维生素D、蛋白质、运动等。
抗骨质疏松药物主要作用是: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如常见的(需遵医嘱):唑来膦酸、地舒单抗、鲑降钙素等。
中药主要是补肝肾、壮筋骨的作用,如(需遵医嘱):虎骨粉、熟地、骨碎补、淫羊藿、千年健、牛膝、五加皮、桑寄生等。
最后祝看到本篇科普的粉丝有一个强壮的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