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即是冬至后的三个数九天,“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也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期。
“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三九贴”、“三伏贴”,前者为“冬病冬治”,后者称为“冬病夏治”。均是中医学里防治疾病的特色疗法之一,是“天灸”“发疱灸”的一种,属于“中医时间医学”范畴。
01
什么是三九贴?
“三九贴”是通过特殊药物敷贴刺激特定穴位,激发经络气血,,达到提升阳气、温经通络、驱散寒邪、培补元气的目的。
02
什么是冬病冬治?
“冬病”指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症,长期反复发作,影响脏腑经络功能,缠绵难愈。
“冬治”是指在冬季三九时节,天气最为寒冷,机体阳气衰微、阴阳转化之时,“虚则补之,寒者温之”,外用穴位敷贴,温阳散寒、祛除寒气,增强机体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
“冬病冬治”适宜于中医辨证属于阳气不足体质的人群。我们也提倡“夏病冬养”。
上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3
三九贴的原理
(1)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三九贴利用特定中药在特定穴位上的贴敷,通过药物的吸收和穴位的刺激,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温阳扶正以祛邪,预防疾病。
(2)冬病冬治,夏病冬养:
三九贴选择在冬季最冷的时期进行贴敷,此时人体阳气最弱,易于受到寒邪侵袭,因阳虚而引起的疾病在此时更容易复发或加重,在这个时候进行“冬病冬治,夏病冬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内病外治:
三九贴属于中医的“天灸”疗法,通过外部的药物刺激,影响内部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内部疾病的效果。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虚寒、阳虚类慢性疾病。
04
三九贴的药物组成
基本处方:白芥子、醋甘遂、延胡、细辛、生姜等。
主要作用为:辛温、逐痰、走窜、通经。
上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5
三九贴的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也适用于易患感冒、体质虚弱的患者。
(2)脾胃系疾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慢性肠炎、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等。
(3)骨关节类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风湿性关节炎、膝骨关节炎、肌筋膜炎等寒湿痹证。
(4)妇科疾病:阳气不足、虚寒疼痛、免疫力低下所致的月经病、带下病、慢性盆腔炎、产后病等。
(5)亚健康人群: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以及抵抗力低下的人群,都可以贴三九贴。
06
三九贴的禁忌人群
(1)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高度过敏者。
(3)皮肤过敏期间。
(4)癞痕体质、皮肤易感染体质者。
(5)急性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及活动性肺结核者。
(6)咯黄色浓痰、咯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7)孕妇。
07
贴敷时间
(1)从每年冬至日推算,每9天贴敷一次,连续三次,冬至前9天和三九天后9天可各加一次加强灸。
第一次(预贴)2024年12月12日-2024年12月20日
第二次(一九)2024年12月21日-2024年12月29日
第三次(二九)2024年12月30日-2025年01月07日
第四次(三九)2025年01月08日-2025年01月16日
第五次(加强)2025年01月17日-2025年01月25日
(2)一般连续贴敷3年为一个疗程,最好与“三伏贴”联合贴敷。
08
注意事项
(1)贴敷时间:成人每次贴药的时间以1~4小时为宜,儿童因皮肤娇嫩以不超过1小时为宜。应以皮肤发痒或灼热的感觉以及耐受程度作为观察指标,以皮肤潮红为度,避免灼伤。
(2)少数人皮肤会留下色素沉着,如果患者忌讳,可不选择该疗法。
(3)贴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及海鲜、虾等易致敏食物,少食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限制烟酒。贴药当日不洗冷水澡,游泳或进行剧烈活动。
(4)在取下贴敷剂后,不宜搓、抓、挠贴敷部位,以免损伤皮肤而致感染。
(5)敷贴时若有发泡现象,属正常反应,宜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一般对小的水泡,可待其自然吸收,或外涂烫伤膏、红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百多邦等:若出现大的水泡,应及时到医院做局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