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桂冰心理诊室案例故事是根据临床常见问题整理而成,不代表真实个案,整理分享希望能帮到更多人。
小龙今年10岁了,因为不上学、爱哭,由妈妈带到心理门诊,走进门诊的时候给我的感觉是他刚刚痛哭过,还处在极度的悲伤之中。
小龙的父母在孩子刚刚出生后不久,为了给孩子打下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离职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在创业初期吃了很多苦,更没有时间来照顾孩子。小龙就一直生活在奶奶家,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是一个老师喜欢,奶奶骄傲的懂事的孩子。
三个月前,奶奶突然生病,被诊断为肝癌住院治疗,病情进展的很快,每次去医院看到那个曾经爱说爱笑,什么困难都能帮他解决的强大的奶奶说话无力,甚至连吃饭都要妈妈喂的时候,他感到非常恐惧,他担心奶奶会死,自己再也看不到奶奶了。他想拉着她的手,一直呆在她身边,这样也许她就不会离开了。
可是,妈妈坚决不同意,跟他讲了好多道理,告诉他如果真的爱奶奶就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开始还管用,后来他上课时开始溜号,脑子里不断出现奶奶健康和生病时的样子,这种冲突让他感到恐惧,过去遇到害怕的事和奶奶说了,奶奶总会摸着他的头讲开心的故事让他温暖的、慢慢的进入梦乡。现在,奶奶病了,他不得不搬到爸爸妈妈家,房子是新买的,很大、很华丽,对他来讲却是那么的空旷和陌生,他要求回到奶奶家住,却被父母一顿训斥,到了晚上,妈妈为了改掉他的“坏毛病”将他心爱的牌都没收了,让他讲卫生好好睡觉,他瞪着眼看着窗外,想着和奶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和现在的恐惧和悲伤,就禁不住偷偷哭起来,挂着满脸的泪花入睡已经成了他现在的入睡习惯。
由于父母忙于照顾老人,时常还要修正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没有注意他的情绪变化,直到有一天,细心的老师打来电话说小龙最近上课溜号,经常不写作业,学习成绩下降,有时还经常流眼泪,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妈妈才猛然悔悟对孩子的忽视,当妈妈尝试着和孩子谈论疾病和死亡要他学会面对的时候,孩子的症状加重了,整天哭着要去医院,不想上学了。
妈妈无奈地把他带到心理门诊。
当妈妈特别委屈地讲着自己是多么努力来赚钱,让孩子读贵族学校,买大房子,给他买名牌服装的时候,孩子愤怒了,哭着大声说:“我根本不想要,他们就知道挑我的毛病,霸道,奶奶才疼我!”当我请他讲讲奶奶是怎样疼他的时候,他好像又回到了过去幸福的时光,说:“我喜欢球服,很多小孩都买了,我让妈妈给我买,她说那个球服不好,怎么也不给我买!后来奶奶就给我买了。”
妈妈抢着说:“我给他买的衣服都是几百元的,那个球服早市卖十块钱,到处都是线头,能穿吗!”
孩子更加气愤地说:“再贵不是我要的!”
妈妈无奈而伤心的说:“老人生病我们心情也不好,有时看到他和老人在一起养成拖拉的毛病,确实表现急燥,但是,我们这么奋斗不都是为了孩子吗?看到他不理解我们,我们也感到很伤心,有时感到这是何苦哪!”
心理分析:
1、 小龙的问题是在奶奶生病后发生的,也是长期和父母间缺少交流,隔代教育间存在问题的体现。很多父母在孩子小需要照料的时候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老人对孩子的过度关爱容易使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得不到锻炼,而不常在家的父母,又想利用这宝贵的见面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造成亲自间的沟通障碍。
2、 奶奶的突然生病,是父母和孩子都要面对一个适应的问题,孩子带着奶奶会去世的恐惧,父母带着对疾病不治的焦虑走到一起,彼此的不适应加重了他们的情绪问题。
3、 亲人的生病、离去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面对的一个重大应激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个孩子,要给予及时正确的心理疏导,才能尽快带他从痛苦和恐惧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