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宝宝”也是可爱乖宝宝【桂冰心理诊室】

桂冰医生 发布于2024-08-18 09:57 阅读量413

本文由桂冰医生原创

特别说明:桂冰心理诊室案例故事是根据临床常见问题整理而成,不代表真实个案,整理分享希望能帮到更多人。

       宝宝3岁了,当她由爸爸抱着走进诊室时,正在爸爸怀里拳打脚踢,因为一路上她和爷爷、姑姑玩的很开心,突然被爸爸抱进诊室,她非常愤怒。当她一看到我时,头立即埋在爸爸的颈部,两只小手死死的抓住爸爸的衣服,虽然只是一瞬间,我看到的是一个非常漂亮小女孩,长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一个樱桃般红润的小嘴,让人禁不住想亲一下的白里透红的小脸蛋。只是她那种畏惧的眼神让你不感接近她,甚至不感大声说话。

       看孩子那么紧张,我把玩具柜打开,要爸爸带她去玩沙子,爸爸给她拿了一个又一个玩具,每次拿过来玩具都试图把她的头抬起来,都没有成功。妈妈也过去帮忙,怎样哄骗都不成功。看着他们一家三口的互动,我走过去,请爸爸坐在椅子上,告诉妈妈:“让宝宝先在爸爸背上休息一下,我们先来玩。”我们一边说一边拿,“玩”得很开心,孩子的好奇心让宝宝慢慢抬起头,斜着眼看我们玩,我示意爸爸、妈妈不要管她,继续玩,她的头抬的更高了,我慢慢转过头说:“宝宝愿意把小公主帮阿姨拿过来吗?”她又低下头,爸爸着急的催她快去拿,我制止他说:“没关系,等宝宝休息好在帮阿姨拿。”我们开始在沙堆里找玩具。埋在沙堆里的小鸡怎么也找不到了,宝宝实在忍不住了,搂着爸爸的腿退到沙盘旁边,斜着眼,快速拿出小鸡,又扑在爸爸怀里,我非常平静的说:“谢谢宝宝!你来帮阿姨找小猪好不好?”宝宝犹豫了一下,好像在说,小猪就在那个底下,她慢慢蹭过来,翻出小猪,轻声说:“在这!”禁不住闪现出灿烂的微笑,展现出孩子所特有的天真。我们的游戏就这样慢慢开始了。在游戏过程中,我判定孩子的智力发育是正常的。

       父母介绍说,孩子刚出生时特别乖,从来不哭闹,因为双方父母都不在身边,他们又格外疼爱孩子,就严格按照医生告诉的方法去喂养,冲奶粉每一勺都要轻轻的刮平,不能差一点。孩子皮肤太嫩,怕压坏,每次换尿裤都不肯出一个褶,衣服也要经常抚平,怕孩子蹬被、吐奶,夫妻两个换班睡觉,半年后妈妈得了产后抑郁,本来内向的她更是不愿意说话,什么事都担心,爸爸白天上班,晚上带孩子,对孩子过多的细致和担忧,使两个人身心焦悴,只有精力让孩子该做什么,没有时间和孩子交流,比如孩子要吃西瓜,已经拿到手了,妈妈也要抓住孩子的手,等爸爸拿来围嘴再让她吃;孩子喜欢吃糖,如果再要一粒,他们就会觉得牙齿会马上出洞,哄骗着不给吃。孩子变的越来越胆小,怕生、急躁,两岁的时候开始还没明白她想要什么,她就开始发怒打父母。现在,为一粒糖豆她就会把家里闹的翻天覆地,夫妻两人已经没有信心再带这个孩子了,可是交给谁他们又都不放心。

       姑姑说,孩子特别喜欢爷爷、姑姑、姐姐,在他们身边就像换了一个孩子,帮爷爷擦地、送水果、打球、做游戏,不愿意找父母。


心理分析:

1、 在互动中我发现,这对父母非常敏感,总是没有了解孩子要做什么就先阻止了,比如:孩子本来想要自己试一下糖豆是怎么从小瓶里倒出来的,可是父母却认为她要吃糖豆而把小瓶抢下来。由于父母不能理解她要做什么,还强行阻止,所以,她很愤怒,慢慢的学会发火,学会打父母。

2、 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妈妈有抑郁症,曾经由爷爷、奶奶带过5个月,爷爷是非常开朗又爱孩子的人,她的语言得到快速的发展,欢快得像个小燕子,姑姑一家人的天天看望更是给她增添了无穷的欢乐。由于母亲太想孩子,担心孩子现在见他们都不理了,将来会不要父母,而坚持把孩子接走。回去后孩子开始变得暴躁、易怒了。用姑姑的话说:“孩子回去是暗暗的天了!”环境的轻松和压抑的反差,让孩子难以适应。

       我们希望父母爱孩子的时候,不要总以自己认为的方式去表达,要学会静下心来去听孩子心灵所要表达的是什么?以孩子心灵需要的方式去爱他们。否则,父母认为付出很多,很委屈,孩子却不理睬,也许还是一种伤害。


本文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