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尿急、憋不住...,到底是怎么回事?

何世鑫医生 发布于2025-04-23 15:53 阅读量350

本文由外科何医生原创

“请问,你知道最近的洗手间在哪吗?”

“你等我一下,我去趟洗手间”

不管是在户外运动,还是在逛街

我们经常遇到找厕所的难题


一喝水就总想找厕所

这究竟是正常的

还是疾病预警的信号

如果强忍着不上

对身体的影响会有多大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为什么有的人一喝水就要上厕所?


1、天生膀胱小

膀胱的大小各有不同,一些人天生膀胱就比较小,存储的尿液容量也就比较小,因此要经常跑厕所。

相较而言,天生膀胱大的人则能存更高尿液,半天不上厕所也很正常。


2、喝水排尿习惯

有些人平时不习惯主动喝水,非要等到特别渴了才会去喝,时间久了膀胱也会适应缺水的环境。一旦有水分流入,膀胱突然受到刺激,就会产生尿意。


3、血糖水平高

血糖水平较高的人,通常存在代谢障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减弱,尿液中的糖分就会增多,尿液也会增多,即使喝水不多,也容易频繁跑厕所。


此外,喝多了含糖饮料,尿意比喝白开水更强。


4、膀胱过度活动症

前面几种都属于身体机能正常的状态,而这种就是一种病症了,需要及时去医院就医。

这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

膀胱过度活动症发病非常普遍,40岁以上的人发病率为1/10,且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

对于比较肥胖的人,要注意减轻体重,避免一次摄入大量的水,以及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尽量在白天多喝水,睡前不喝水。


真正需警惕的疾病信号

——排尿习惯的改变


1、  肾功能受损

肾脏是水分的主要代谢器官,而尿液的形成需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等过程,因而肾功能受损最明显的症状是排尿习惯的改变,可出现夜尿增多、尿不尽、泡沫尿等情况。


2、泌尿系统问题

如果存在泌尿系统的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或者泌尿系统相关的刺激性病变(尿道炎、尿道结石、膀胱结石等),都可能会造成排尿频次、排尿量增加等改变。

而与此同时,还可能会伴随排尿疼痛、尿色异常、腰痛等现象。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尿液相关的化验检查,并做泌尿系统的B超等检查进一步评估,排除病变可能。


3、糖尿病

血糖水平过高,血液中的渗透压也会发生变化,人会时不时地感觉到口干,就会不断地补水,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尿量都会增加,且可伴有吃得多、体重下降的情况。

若是本身血糖偏高,还经常性夜尿增多,就要多想一步是不是已经发展成糖尿病了。


4、男性前列腺问题

男性特有的前列腺有控制排尿、运输精液、分泌前列腺液等功能。当前列腺受到感染时,会导致前列腺充血、水肿,造成膀胱出口的部位有明显的刺激,从而可导致尿频、尿急、尿不尽、尿痛的现象;

当前列腺功能退化,导致前列腺增生时,除了会引起排尿不畅、排尿困难之外,还会因每次排尿不充分,导致膀胱有效容量减少而出现尿频。


强行憋尿会带来哪些伤害?

憋尿容易导致尿潴留、膀胱炎,甚至膀胱破裂。

当膀胱习惯一味地被撑着,它的肌肉就会退化,下次小便时,膀胱的肌肉就不能很好地收缩,产生助力并推动尿液前行。于是,尿液会潴留在膀胱内。但尿液不是完全无菌的,它在膀胱内易滋生细菌,引起膀胱炎和尿道炎。

如果憋得更久一点,就增加了膀胱破裂的风险。但身体往往不会给膀胱破裂的机会,也就是说,大脑不会让膀胱憋住的,它会调动一切肌肉让人尿裤子。不过,对于骨盆有过损伤和膀胱有过伤害的人来说,还是有可能发生膀胱破裂的。

特别提醒:

有些女性因为工作或者环境的问题,经常憋尿,影响了膀胱正常的排尿功能,还会发生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所引起的尿路急慢性炎症。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可伴有排尿不尽感和下腹坠痛。如果你有这些症状,可以做尿液检查、血液检查、肾功能检查来确认。

如果经常出现尿急、尿频等问题,日常注意调节生活方式也未能改变,不要忌讳就医,咨询医生,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