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一种猴痘病毒感染导致的人畜共患病,与天花症状相似,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
何时发现?
1958年,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猴子身上发现了该病毒,并将其命名为“猴痘病毒”。
自1980年人类消灭天花后,猴痘病毒已成为最严重的正痘病毒
自然界宿主:
猴痘病毒,听起来和猴子有关,其实猴子并不是主要的携带者。相反,这种病毒可能会持续存在于松鼠、袋鼠、睡鼠或其他啮齿动物身上。在非洲,多种动物均有猴痘感染:绳松鼠、松鼠、冈比亚巨鼠、条纹小鼠、睡鼠和灵长类动物。对该病毒的自然史仍存有疑问,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猴痘病毒的确切宿主及病毒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情况。
动物传人:
1.直接接触到受感染的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伤口
2.食用未充分烹饪的感染动物的肉类和其他动物产品
人类之间的二次传播:
1.密切接触了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
2.长时间的面对面接触,可能造成呼吸道飞沫传播
3.通过胎盘或生产期间的密切接触可能发生母婴传播
1.接种天花疫苗对预防“猴痘 ”的效果约为 85%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同属一个病毒家族,针对天花病毒的疫苗对猴痘病毒也有保护效力
2.远离可能的传染源。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啮齿动物、有袋动物、灵长类动物)及其接触过的物品
3.食用肉类建议彻底煮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