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南】小儿脑瘫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指南

李丽嫱医生 发布于2023-09-15 10:21 阅读量286

本文由李丽嫱原创



在医学领域,早期识别与干预对于小儿脑瘫的治疗至关重要。因为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小儿脑瘫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方法。
脑瘫,全称为脑性瘫痪,是一种因大脑发育异常或损伤引起的非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上,脑瘫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运动障碍、姿势异常、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等。
早期识别脑瘫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婴儿期:新生儿期或婴儿期出现明显的肌张力异常,如肌张力增高、降低或不对称。
运动发育迟缓:婴儿的运动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如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动作出现较晚。
姿势异常:婴儿期的姿势异常,如四肢屈曲、伸直困难、头后仰等。
反射异常:婴儿期的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或出现异常,如拥抱反射、吸吮反射等。

                                                  

一旦发现孩子有上述异常表现,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就诊,以便医生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确诊后,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早期干预的好处在于,孩子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通过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脑瘫儿童的残疾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