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的处理策略,你都掌握了吗

禹定乐医生 发布于2021-07-22 09:01 阅读量6829

本文由禹定乐原创

根据发热评估的结果,结合原发病,如需退热治疗,可选择以下策略。

1.药物退热

 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38.2℃
伴明显不适时,可采用退热剂;高热时推荐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不推荐安乃近、乙酰水杨酸、保泰松、羟基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等其他药物作为退热药应用于儿童,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应用于儿童退热。

2.改善舒适度的护理措施

各国指南均不推荐物理降温用于退热,如乙醇擦身、冰水灌肠等方法,往往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寒战、起鸡皮疙瘩、哭闹)。同时过度或大面积使用物理方法冷却身体,反而会导致机体通过加强产热(寒战)和进一步减少散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出现皮肤鸡皮疙瘩)来克服物理降温的作用。

对发热儿童进行恰当的护理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如温水外敷儿童额头、温水浴、减少穿着的衣物、退热贴、退热毯、风扇和降低室内温度等,这些方法均可通过传导、对流及蒸发作用带走身体的热量,使发热儿童感到舒适。

2.发热儿童解热镇痛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1)临床应用基本原则(5R原则) 即合适的病人
、合适的药物、合适的剂量、合适的给药时间和合适的给药途径。

(2)临床合理使用

解热镇痛药的临床合理应用除了坚持合理用药的5R原则,还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肝肾功能状态、药物间相互作用、特殊情况下应用问题等。

解热镇痛药临床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1.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联合或交替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均属于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起到退热的效果,虽然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联合使用较单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以降低体温的度数略多一点,但没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不能提高患儿的舒适程度;两药联合使用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各国儿童退热药使用指南均不推荐两药联合或交替用于退热治疗。

2.不推荐解热镇痛药与含有解热镇痛药的复方感冒药合用单一成分的解热镇痛药与含有相同药物成分的复方感冒药联合使用,有重复用药,甚至药物过 量中毒的风险,因此这两类药物应避免联用。

3.长期发热儿童的退热治疗不是主要目的

长期发热儿童的关注点在于确认发热的病因,而不是单纯的退热治疗。包括国外指南、荟萃分析等均指出,退热治疗主要是在发热引起不适等情况下才考虑。

4. 2月龄以下的婴儿、新生儿禁用解热镇痛药


(选自《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