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和爸爸的关系,影响了你和社会的关系我见过太多人卡在同一个怪圈里:在职场怕跟领导说话,总觉得对方要挑自己错;和同事合作时要么过度讨好,要么浑身带刺;遇到规则就想逃或者被欺负了也不敢吭声。后来发现,这些拧巴的社交状态,大多能追溯到和爸爸的关系里,他就像面镜子,照出我们怎么看待外面的世界。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父亲是孩子通往世界的桥梁”这句话说白了就是,爸爸是我们接触“社会规则”的第一个老师,他对你的态度会内化成你对社会的理解。
这里有个术语叫“内部客体”,简单讲就是你心里会留下爸爸的“影子”。
如果爸爸总否定你,这个影子就会变成你和社会打交道时的“差评师”领导没笑就是不满意你,同事小声说话就是在议论你,我有个来访者,他的爸爸从小总说“你做啥都不行”,结果他现在每次汇报工作都手抖,总觉得老板下一秒就要开除他。
反过来要是爸爸总跟你摆架子、讲大道理,从不听你说话,你可能会在社会里变成两种极端:
要么见了权威就跪舔,像对爸爸那样怕得罪人;
要么就故意对着干,其实是把对爸爸的不满撒在了别人身上。
这两种状态本质上都是没把“爸爸”和“社会角色”分开,把过去的关系模式硬套在了现在的人身上。
还有个常见问题:边界感模糊。
如果爸爸总闯进你的私人空间,比如偷看日记、替你做决定,你长大后可能会被同事随便使唤也不敢拒绝,因为心里那个“爸爸”一直在说“你得听话”。
而那些从小被爸爸忽视的人又容易反过来过度防御,同事多问一句工作就觉得被冒犯,其实是怕再体验一次被爸爸冷落的滋味。
我们和社会的关系,就是和爸爸关系的升级版,他教没教过你怎么平等沟通,怎么拒绝不合理要求、怎么面对失败不自我否定,这些都会变成你闯社会的装备。
但别慌知道了根源就有办法调整。
下次再遇到社交里的拧巴时刻,不妨停下来想想:我现在的反应,是针对眼前这个人还是在对心里那个“爸爸”说话?
把过去和现在分开,你才能真正活出自己的样子。
如果你遇到原生家庭的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可以点击主页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