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孩子的“心慌”与“不确定”呢?

刘丽涛医生 发布于2025-04-15 18:20 阅读量92

本文由小红书原创

临近大考,不少考生出现持续性心慌、失眠、注意力涣散,或反复纠结"考砸了怎么办"的灾难化想象——这些都是典型的考试焦虑表现。

心理学研究发现,适度的焦虑能提升专注力,但当焦虑指数超过临界点,大脑皮层会因过度应激产生抑制反应,导致"复习时记不住、考试时想不起"的恶性循环。

家长行动指南:

1重构焦虑认知:用"我看到你很重视这次考试"代替"别紧张",肯定情绪背后的积极动机;

2具象化恐惧:引导孩子写下最坏结果及应对方案,用"如果...那么..."句式破除模糊恐惧

3建立微目标:将复习计划拆解为15分钟可完成的单元,通过"番茄钟工作法"重建掌控感。

若孩子出现持续手抖、心悸等躯体化症状,建议进行心理咨询,哆唻咪心理咨询帮助来访调节神经唤醒水平。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