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汉·《金匮要略》:泽泻汤出处 泽泻汤,出自汉·《金匮要略》本方又名“金匮泽泻汤”。
组成 泽泻五两、白术二两用法 水煎服
功效 健脾利水除饮
主治 主治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冒,头目昏眩,舌苔白腻,脉弦滑。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梅尼埃病、颈性眩晕、高血压病、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脂血症等病症。
1.梅尼埃病:将确诊梅尼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泽泻汤加味,对照组以常规脱水、营养神经治疗,疗程5日。以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为临床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且治疗组听力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陕西中医》2012年第6期)
2.颈性眩晕:将108例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口服泽泻汤加味,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疗程2周。以治疗前后两组主要症状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为疗效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 18%,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医杂志》2012年第15期)
3.高血压病:入选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复代文十泽泻汤加味)40例,对照组(复代文)40例,疗程4周。以偶测血压、动态平均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率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偶测血压下降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85%;24小时平均血压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52.5%,对照组32.5%;治疗组与对照组夜间血压下降率比较无差异性。(《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第1期)
4.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泽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54例,以全天麻治疗46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停用其他扩血管及抗凝、降纤药物,疗程14日。以症状体征变化、血生化、血黏度、TCD为疗效标准。结果:两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均有显著疗效,治疗组疗程结束后血脂降低,TCD显示脑血流量增加。(《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第7期)
5.高脂血症:治疗组103例采用泽泻汤加味治疗本病,对照组54例采用吉非贝齐治疗,疗程4周。以血脂降至正常水平为显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陕西中医》2005年第2期)方解 张仲景提出,痰饮上泛是昏冒眩晕的主要病机。该方重用泽泻利水下行,以治其标。
这是张仲景《金匮要略》祛湿最简单的方剂
方中:
白术
1.《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癥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2.李杲:"去诸经中湿而理脾胃。"3.《唐本草》:"利小便。"
健脾利湿为清轻之气建立通道使清阳出上窍
泽泻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②《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③《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直通水道。"④《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主头旋、耳虚鸣,筋骨挛缩,通小肠,止遗沥、尿血。"⑤《医学启源》:"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主治秘诀》云,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
为湿浊邪气修建VIP通道使浊阴出下窍
一升一降打通下水道给邪出路
使浊阴走正道头晕目眩病自愈
这种脾虚造成的湿气重,经常见到的舌象就是舌面有明显裂痕、舌质淡、舌苔白腻、舌胖大。这个时候不妨泡水喝试试。
这个两味药材的小方,先利水湿、排水湿,再健脾益气,升轻清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