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二:探索内在体验,重构认知,提升灵活视角(深化洞察力,培养复原力)
“记忆博物馆”活动:张雯请小宇画一条“记忆时间线”,标注从小学到现在,他感觉记忆“好”和“不那么好”的时刻、事件和感受(洞察力工具:可视化内在体验)。通过梳理,小宇自己观察到:记忆“好”时:学习内容有趣、老师鼓励、同学关系融洽、心情轻松。记忆“下降”时:课程变难、担心考不好、感觉被同学比较/嘲笑、心情焦虑紧张。
关键洞察:张雯引导小宇看到“记忆”不是孤立的能力,而是和情绪、压力、兴趣、环境紧密相关(认知灵活性:建立联系,打破单一归因)。压力过大时,大脑的“生存模式”会抑制负责记忆的“学习模式”。
“恐惧探测器”:针对小宇对学校的恐惧,张雯用白板画出“恐惧阶梯”。从最不恐惧(比如想到学校名字)到最恐惧(比如在课堂上被点名回答不出问题)的事件排序(洞察力工具:量化恐惧,分解问题)。然后一起探讨:这些恐惧背后的具体想法是什么?(“别人会笑话我笨”、“老师会骂我”)这些想法百分百会发生吗?有没有其他可能?(认知灵活性:考虑多种可能性)如果真的发生了最坏情况,会怎样?我能承受吗?(复原力:评估后果,增强承受力)有没有应对的办法?(比如提前预习、向老师求助、告诉自己“一次答错不代表什么”)(复原力:寻找应对资源)
“优势放大镜”:持续聚焦小宇在游戏中展现的优势:专注力(长时间研究攻略)、策略思维(布局、资源管理)、解决问题能力(攻克难关)、抗挫力(反复尝试通关)。张雯引导他思考:“这些让你在游戏里成功的‘超能力’,有没有可能在现实世界,比如学习某个科目、或者和同学打交道时,也派上点用场呢?哪怕一点点?”(洞察力:迁移优势,连接不同领域)。小宇开始思考,比如“研究游戏攻略的专注力,能不能试着用来看一小段课本?”。
预告: 看清了问题,也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如何让小宇迈出改变的第一步?张老师设计了神奇的“微目标”!下篇揭秘:《小步尝试,积累成功体验,重建目标感,运用平衡力、复原力,点燃内在动机》#心理咨询 #精神心理健康 #青少年心理健康 #厌学 #学习困难 #抑郁症 ##网络成瘾 #焦虑症 #抽动症 #抽动症儿童 #多动症 #深圳市心灵之语心理咨询 #失眠症 #失眠 #强迫症 #亲子关系 #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