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报复性补偿”是怎么样的呢?
源于童年未被满足的需求(如:被忽视、物质匮乏、情感压抑),像“心理债务”一样堆积。成年后,我们容易用过度补偿来填补空洞:
如:月薪5千却疯狂玩抓娃娃游戏 囤积零食到过期 沉迷“氪金游戏”……
——这不是幼稚,而是受伤的内在小孩在喊:“这次我要赢!”
①陷阱警报
❌ 用物质补偿情感 → 短暂快乐后更空虚
❌ 陷入“补偿-自责-再补偿”的死循环
✅ 健康代偿:允许自己适度满足需求,同时给过去一个解释。
(例:“小时候爸妈不给我买娃娃,是因为当时家里真的没钱”)
②自救工具
❶ “时空对话”练习:
给童年的自己写封信:“现在我能为你做这三件事……”
❷ 设定“自我觉察”界限:
疯狂买买买前问:“我在满足需求,还是逃避情绪?”
“你有过突然想‘疯狂补偿自己’的冲动吗?如果您有以上困扰,欢迎您联系我们,深圳哆唻咪心理咨询,专业咨询师1对1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