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脱发在中医范畴中,其病因病机可从脏腑功能失调、外感内生邪气及气血津液失常等多维度解析,具体如下:
一、脏腑关联
肾与脱发
肾主藏精,其华在发。《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肾气肾精充盛则毛发生长茂密,若肾气肾精亏虚,可致发落、发枯斑白。脂溢性脱发患者若兼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多与肾精不足相关。
肺与脱发
肺主气,主一身之皮毛。《素问》言 “肺主身之皮毛”“其华在毛”,肺气不足或宣发失调,可致皮毛失养而脱发。若脂溢性脱发伴少气懒言、易感冒等,多与肺气亏虚有关。
肝与脱发
肝藏血,“发为血之余”,且肝主疏泄,气血调达则毛发得养。《血证论》《景岳全书》等提及肝经血伤、气机郁滞可致眉发脱落、发枯。脂溢性脱发患者若因情志不畅、肝郁化火,可加重脱发,伴烦躁易怒、胁肋胀痛等表现。
心与脱发
心主血脉,为 “血府”,心血充足则毛发得养。《医宗金鉴》《证治准绳》指出心血不足、思虑过度可致发落、发早白。脂溢性脱发若伴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多与心血亏虚相关。
脾与脱发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论》《杂病证治准绳》提及脾胃虚弱、阳气衰微可致皮毛枯槁、发脱落。脂溢性脱发患者若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常,可致水湿内停,进一步加重脱发,伴腹胀便溏、纳差等症。
二、邪气致病
湿邪与脱发
湿邪分内湿、外湿。内湿多因饮食不节(如嗜食肥甘厚腻)致脾胃运化失健,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湿热上蒸巅顶,蚀发根而致脱发;外湿则与淋雨、洗头未及时吹干等有关。脂溢性脱发患者多有头油多、头皮瘙痒、舌苔黄腻等湿热表现,此为湿邪致病的典型特征。
血瘀与脱发
多种因素(如气机不畅、寒邪客于经脉、血热灼络等)可致血瘀阻滞,新血不能养发而脱发。《医林改错》《血证论》明确 “血瘀在上焦,或发脱不生”。脂溢性脱发若病程日久、头皮刺痛或有瘀斑,多与血瘀相关。
中医认为脱发是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需以脏腑气血辨证为核心,关注局部(脱发)与整体(脏腑、气血)的关联。脂溢性脱发并非单一头皮问题,而是内在脏腑、气血、邪气失衡的反映,治疗需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以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