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言语治疗杨峰博士
专家简介:杨峰,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硕士,香港大学言语听觉科学系博士,香港大学沟通障碍研究中心博士后,深圳市海外留学归国高层次人才。原深圳市儿童医院言语治疗科主任,现就职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语言障碍专科门诊,主要从事儿童及成人语言相关障碍的临床诊治、基础科研和专业教学工作,承担国家、省部级和市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5部。擅长:儿童及成人语言障碍,包括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语音障碍(口齿不清),口吃(结巴),腭裂术后语音障碍,听力损伤语言障碍,读写障碍和学习困难,孤独症、智力障碍及脑瘫所致语言障碍,以及成人口吃和嗓音障碍。
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家长,非常忧愁的说,自家小孩不会写字,常把字写反,比如b写成d,18写成81,或者读题目的时候,常跳读或漏读。但小孩并不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很可能是读写障碍的表现。
读写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障碍,源于大脑神经对文字解码能力的不足,其特点是难以准确或流利地识别文字,以及糟糕的拼写能力。
读写障碍的孩子有以下特征:
阅读缓慢、吃力,会出现加字、漏字或换字,阅读后不理解内容;
写字左右颠倒、忽大忽小、歪歪扭扭,容易写错字;例如“部”写成“陪”;
抄写时间长,需要看一笔写一笔;
口头回答问题很好,但很难将答案写下来;
握笔姿势不良,系鞋带和使用筷子动作笨拙;
平衡能力欠佳,常摔跤;
读写障碍的成因复杂,目前有几种不同观点,有学者研究发现读写障碍患儿局部脑区和不同脑区间的结构或功能连接存在异常;也有研究认为低水平加工缺陷和高水平加工缺陷才是读写障碍的真正成因。
读写障碍发病率是不是很低?实际上,患有读写障碍的概率比中彩票高得多。
在美国,有8%-10%的人存在读写障碍问题。2004年,北京社科院调查发现,中国有10%的中小学生患有读写障碍,其中两成级别严重。
十年后,数据增加了1%。截至2018年底,按比例估算,约有1500万学生有读写障碍,程度不同,焦虑相似。这背后是1500万个家庭。
由于对读写障碍缺乏了解,不少家长和老师通常会因为孩子读课文时磕磕绊绊,丢字落字,经常责备孩子,怪罪孩子学习不努力、不认真,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读写障碍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绩,长期的挫败感容易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产生自卑心理,影响人际交往。
虽然读写障碍治疗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但患者可以接受系统的指导和训练,干预策略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干预、故事结构教学、交互教学、绘本数学、同伴合作、思维导图、语义强化等。
将训练与趣味性相结合,寓教于乐,可以选择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注意力训练:提高儿童听觉、视觉专注力的集中性和持久性;
空间知觉训练:培养儿童细节观察能力、部分与整体的认知能力;
逻辑思维训练:帮助儿童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提高儿童抽象逻辑思维及形象逻辑思维能力;
手眼协调训练:提高儿童注意灵活转移及手眼协调能力;
最后,专家提醒:
患有读写障碍的概率比中彩票高得多,据悉我国约有1500万学生有读写障碍,程度不同,焦虑相似,这背后是1500万个家庭;
对于读写障碍的孩子,理解和情感支持是每个父母首先要努力做到的,而不是一味指责孩子笨或者懒,这是第一步;
能在学龄阶段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训练,这是读写障碍的“黄金干预期”。经过训练的孩子有很大可能可以减少读写障碍的影响,找到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