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杨峰,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硕士,香港大学言语听觉科学系博士,香港大学沟通障碍研究中心博士后,深圳市海外留学归国高层次人才。原深圳市儿童医院言语治疗科主任,现就职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语言障碍专科门诊,主要从事儿童及成人语言相关障碍的临床诊治、基础科研和专业教学工作,承担国家、省部级和市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5部。擅长:儿童及成人语言障碍,包括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语音障碍(口齿不清),口吃(结巴),腭裂术后语音障碍,听力损伤语言障碍,读写障碍和学习困难,孤独症、智力障碍及脑瘫所致语言障碍,以及成人口吃和嗓音障碍。
梅拉宾法则(The Rule of Mehrabian)里说到:一个人对他人的印象,约有7%取决于谈话的内容,辅助表达的方法如手势、语气等则占了38%,肢体动作所占的比例则高达55%。
同样两个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
1) 情绪调控:恰当的情绪调控是社交、情绪、沟通发展必备的条件
2) 互联注意:是学习语言、游玩、模仿及社交能力的必要条件
3) 游戏技巧:一些带来愉快和乐趣的自发性及自我满足的活动;是学习、探索和互动(语言、社交、认知、情绪发展等等…)
4) 沟通动机:利用手势、声音或语言与别人互动时表达某一个动机的行为,于日常沟通时恰当地表达不同的动机和建立关系
5) 视线追踪:眼睛注视能力/习惯
沟通到底是什么?字典上的解释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会听到有人说
口语只是沟通形式的一种直接表现,但在儿童表达口语之前,需要积累很多的语前技巧。
很多家长都着急地问治疗师“为什么我的孩子还不会说话”或者“带着他就都会说,孩子就是没办法主动地表达”等。家长甚至部分治疗师常常认为“口语”是语言习得的重中之重,而都忽略了儿童开口说话前都需要积累哪些“小本领”。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言语治疗中心主任李月裳教授她们团队提出了【低功能自闭症儿童的五大范畴】,其中包括:1、情绪调控2、互联注意3、游戏技巧4、沟通动机5、视线追踪。其内涵强调,儿童开口说话前需要有“语前技巧”。要让儿童愿意沟通,然后结合一定的理解能力,儿童才会使用发音器官发出有意义的声音。
罗家东老师说过,不要强迫自闭症的孩子去说“早上好”,成人才知道“早上好”是表现一种礼貌,而这对自闭症的儿童来说,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他并不会因为说了这句“早上好”而得到一颗糖或者一个想要的礼物。而反之,如果自闭症儿童说“糖”或者“我要糖”,便会得到一颗糖的话,他会更愿意开口说。
从上述例子我们得出结论,要让儿童开口说话,要让他有“欲望”去开口说话,那我们就要思考,如何激发孩子说话的欲望。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言语治疗中心主任李月裳教授的团队提出了低功能自闭症儿童沟通的五大范畴,其中包括:1、情绪调控2、互联注意3、游戏技巧4、沟通动机5、视线追踪。即是我们常说的“语前技巧”,这沟通的五大范畴积累了,才会有儿童的语言出现。
梅拉宾法则(The Rule of Mehrabian)里说到:一个人对他人的印象,约有7%取决于谈话的内容,辅助表达的方法如手势、语气等则占了38%,肢体动作所占的比例则高达55%。而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存在误解,认为口语是儿童言语训练里的重中之重,忽略了沟通的重要性。
口语、语言和沟通三者是不同的,但是关系却非常紧密。这三者中,沟通是最为广泛的,包括语言、副语言和非语言。 语言是一个有组织的符号系统。而口语则是以神经肌肉动作来将这个符号系统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口语它是沟通形式的一种直接表现,但在儿童表达口语之前,需要积累很多的语前技巧。
基于这样的思考,要让孩子开口,先要让他有足够的语前技巧,例如沟通动机、互联注意、模仿能力、轮流等待能力和游戏技巧等。只有打好语前技巧的基础,儿童有意义的口语才会被引发。
自闭症儿童为例,即使他有长句表达,但缺乏语前技巧,依然不能与人沟通。妈妈问”你吃饭了吗“,他回答”用筷子可以吃西红柿汤呀“。
儿童只有关注到成人的活动,才会有所模仿,从模仿大动作到小动作再到面部口音模仿,都是为了口语做积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