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脸部表情的教学ABC

杨峰医生 发布于2021-03-24 18:36 阅读量8635

本文由杨峰原创

专家简介:杨峰,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硕士,香港大学言语听觉科学系博士,香港大学沟通障碍研究中心博士后,深圳市海外留学归国高层次人才。原深圳市儿童医院言语治疗科主任,现就职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语言障碍专科门诊,主要从事儿童及成人语言相关障碍的临床诊治、基础科研和专业教学工作,承担国家、省部级和市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5部。擅长:儿童及成人语言障碍,包括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语音障碍(口齿不清),口吃(结巴),腭裂术后语音障碍,听力损伤语言障碍,读写障碍和学习困难,孤独症、智力障碍及脑瘫所致语言障碍,以及成人口吃和嗓音障碍。

辨别脸部表情的教学ABC


教学注意事项:

① 当学生能够通过眼神注视得知他人心中所想的物品后,就可以进一步加入表情,除了说出图片中人物眼神注视的物品,还需要藉由人物表情去判断学生是否想要该物品

② 作为教学者,我们在呈现教学指令的时候,首先要确定的眼神注视的部分是否回答正确,再进一步询问是否想要或者不想要的原因。

③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包含了因果关系的教导,如果学生一次无法回答这么多问题,则可以将因果关系的课程分开教导,也就是前面的疑问都已经达到精熟的标准,再进行后面的教学

教学提示:

当学生无法回答想要或者不想要的原因时,我们藉由手势提示,提示学生看到图片中人物的表情来做出正确的回馈。譬如:“因为他皱着眉,看起来他对该物品的表情是不好的/负面的反应,所以他不想要”

注释:采用该提示策略,其中一个先备技能,学生能够标示脸部表情细部特征;在交互式语言领域(IV领域)能够描述具体表情的表现。譬如开心的表情是什么---嘴角上扬,笑出声音还会露出牙齿等。

后效:

强化后效是以类化条件强化为主。通俗说在这个部分就是社会性赞美。教学者在提供描述性强化时候,要特别响应表情的部分,用来强化学生辨别表情的能力,并协助学生学习结合眼神与不同表情其所代表的含义

教学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