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 安安自闭症中心
专家简介:杨峰,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硕士,香港大学言语听觉科学系博士,香港大学沟通障碍研究中心博士后,深圳市海外留学归国高层次人才。原深圳市儿童医院言语治疗科主任,现就职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语言障碍专科门诊,主要从事儿童及成人语言相关障碍的临床诊治、基础科研和专业教学工作,承担国家、省部级和市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5部。擅长:儿童及成人语言障碍,包括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语音障碍(口齿不清),口吃(结巴),腭裂术后语音障碍,听力损伤语言障碍,读写障碍和学习困难,孤独症、智力障碍及脑瘫所致语言障碍,以及成人口吃和嗓音障碍。
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于干预时机
自闭症儿童的训练开始得愈早,效果会愈好。一旦孩子被诊断(或怀疑性诊断为有"自闭症倾向"),就要为他提供干预性的训练,因为训练是目前唯一证明有效的语言矫治途径,很难想象会有单一的药物或物理治疗可以提高儿童语言能力。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自闭症的孩子多在三岁左右被确诊,因此"3-6岁"一直是专家们建议的最佳训练期,同时也因为这一时期也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实验证明,自闭症儿童若在学前经过训练,他们的智商可以得到明显提高,美国新泽西州大学的有关研究工作于1991年证实了这一点。这一研究甚至表明,自闭症儿童学前阶段接受训练后,其智力发展的潜力超过了正常儿童,因为研究中同样接受学前训练的正常儿童,可以取得好成绩,但几乎不会发生智商的变化。这个测试结果,证明了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早期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并说明3-6岁是关键期。但许多个案也证实,即使是超过这一年龄阶段,方法正确的训练也会使患儿有很大改善,放弃训练矫治,孩子的状况只会愈来愈差,只要开始就不会太迟。
电脑辅助教学
近几年研究表明“计算机多媒体的介入教学”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及交往能力的发展、问题行为的干预都十分有益。美国学者利用IBM言语观测器研究发现计算机视觉反馈比传统的游戏互动教学在增加声音模仿上更有效,一学期训练中10名有语言的自闭症有9人都明显增加了对计算机发出指令的模仿,无论在家或学校都是这样。计算机辅助教学还可减少其问题行为。Bernarddopitz和同事1999年研究报告指出,无语言的自闭症接受计算机指令反馈后发音比接受人的教授时明显增多;Moore和Calvert研究了14名3—6岁的有少量语言的自闭症儿童后发现,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他们对计算机指令的注意和接受能力明显大于训练者的指令,前者能引起97%的儿童注意,后者是62%,学会的目标名词前者为74%,后者为41%,并有57%的自闭症儿童愿意继续跟计算机学,而拒绝继续跟老师学。这些研究反映出“计算机多媒体的介入教学或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应在自闭症训练中推广,但必须注意课件的设计要符合他们的特点,同时不能忽略人际互动、情感交流等因素,在这方面我们应加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