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 安安自闭症中心
专家简介:杨峰,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硕士,香港大学言语听觉科学系博士,香港大学沟通障碍研究中心博士后,深圳市海外留学归国高层次人才。原深圳市儿童医院言语治疗科主任,现就职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语言障碍专科门诊,主要从事儿童及成人语言相关障碍的临床诊治、基础科研和专业教学工作,承担国家、省部级和市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5部。擅长:儿童及成人语言障碍,包括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语音障碍(口齿不清),口吃(结巴),腭裂术后语音障碍,听力损伤语言障碍,读写障碍和学习困难,孤独症、智力障碍及脑瘫所致语言障碍,以及成人口吃和嗓音障碍。
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干预原则
以评估为主导
要对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实施有效的干预,首要原则就是要以评估为主导,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做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我们采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对于自闭症儿童的现有能力、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进行详细评估。唯有做好评估工作,我们才有可能对孩子的情况做出客观而正确的判断,才有可能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和教学方案。所以可以说,准确而全面的评估是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有效干预的重要基础。
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评估应当包括沟通能力、基本概念、口语理解和口语表达四个主要方面,而每个方面又包含多个不同层次的内容。要评价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能力,可以从沟通意欲、模仿能力、目光接触和视线追踪能力、专注力和互联关注能力,以及轮流交替和游戏技巧等方面,观察儿童的表现。上述的各种能力,其实属于语言前技巧的范畴,而语前技巧是儿童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基础。一般来讲,自闭症儿童的语前技巧相对于正常儿童都会显得较差,尤其是沟通意欲、目光接触和互联关注能力,更是自闭症儿童最为困难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大多迟于正常儿童的主要原因之一。基本概念包括身体部位、大小、颜色、数目和位置等内容,这些概念也是儿童早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了解儿童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对于判断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有些家长常常认为自己的孩子能力很好,“什么都知道,就是不会说出来”,而实际上孩子对于颜色、数目和位置等概念都明显落后于其他儿童,只不过家长不知道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明白上述概念,只凭自己的感觉,认为孩子“很聪明”,从而忽视了孩子的理解能力缺陷。如果要了解孩子是否具备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可以采用物品辨认或图片辨认的方法,让孩子说出(指出)我们指定的物品(图片),其基本原则是,要给与孩子适当和足够的选择(干扰)对象,才能正确判断孩子是否真的明白我们的要求,并做出正确选择。比如对于颜色的理解,我们就必须同时提供几种不同的选择,可以请孩子从几个不同颜色的球当中,选择我们要求的某种颜色球,如果孩子可以多次做出正确判断,就表明他/她具备对颜色的基本理解能力。而对于孩子的口语理解能力,我们还可以由简单到复杂,不断提高难度,比如增加选择对象、添加干扰因素、提高指令的复杂程度等,来判断孩子的最高理解能力水平。对于高功能的自闭症儿童,我们可以采取测试孩子对于故事的理解程度,来判断他/她的语言理解水平,比如我们可以在和孩子一起看一个儿童故事之后,请他/她判断故事的主题、推断事情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推测故事人物的感受或想法、辨别故事中不合理的情况、说明故事的时序概念、以及分析判断故事中的困难问题,了解孩子的解难能力。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应用上述的方法,了解和判断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相应的,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原则,评估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得出对孩子的语言和沟通能力的基本印象,为下一步制定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教育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事实基础。
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
在完成对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的评估后,我们就能得出孩子语言发展情况的数据,我们需要合理的分析评估结果,为幼儿订定学习目标和内容,编写适合他们能力和发展需要的教育计划。
首先,我们应当比较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达到正常儿童的哪个发展年龄水平,其次,我们应当判断这个孩子儿童的表现在自闭症儿童中属哪个程度,帮助诊断儿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此外,我们还应当了解该自闭症儿童的强弱项,从而为他们订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为自闭症儿童设计个别教育计划时,除了要考虑他们在不同范畴的能力差异外,还要留意他们的特殊行为,因为这些行为可能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一般来说,儿童的组织能力、独立性和沟通能力都是决定他们需要何种教学策略的重要指标。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考虑父母或照顾者对幼儿的期望,他们过高或过低的期望都不能有效协助幼儿发展。我们应先分析幼儿的能力,将结果与父母分享,并与父母商讨幼儿的学习目标。在这过程中,双方必须寻求共识,为幼儿订定合理的学习要求和目标。在订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了解儿童整体的强弱项,识别儿童的需要,以及了解儿童的兴趣和学习风格。
以实际应用为主(真实场景教学)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学会使用语言来与人交往是这群孩子的教育干预重点,我们应该明白教给孩子的应当是真正的“一手经验”而不是“二手知识”,让他们真正的明白语言的现实意义,了解语言概念的全部涵义,而不能简单的抽取语言概念的某一方面,否则孩子的“语言”将会是片面而混乱的。
真实生活中的常用词汇应是首选,因为这些词汇是每天都用的到的。扩大孩子的活动空间,增加孩子的活动内容,扩大孩子的社会生活经历是我们帮助自闭症儿童发展语言沟通及人际交往方案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实际上在孩子的背诵性语言里,并不缺少词汇,但是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真实的、自然的生活环境里去理解语言,去发展更多用于沟通交往的有效的词汇。
真实生活中处处都是情景教学,而且是最生活化的情境学习,是最具有操作性和优势性的:将语言训练与语言交往应用合为一体,在应用中训练,在训练中应用,中间不需要训练向应用的转化过程,减少了自闭症儿童语言学习的困难,使自闭症儿童直截了当明确语言的作用和意义,应用语言交往的结果也是物质的、直观的,符合自闭症儿童的理解能力。真实场景教学可以回归交往的真实目的,理解语言的真实意义。交流是为了获得信息,信息是为了解决问题;使用语言交往以后获得的信息,与自闭症儿童满足生理、心理的需要密切关联,问题得到解决的结果本身,就是对言语交往行为的最好强化;在真实情景中的交往,更加有利于培养自闭症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站在对方角度思考的思维方式。因为利用游戏情景训练自闭症儿童的合作与交往能力,更多的是站在自闭症儿童的角度,通过调整和改变教学环境和教学人员的行为方式,去适应自闭症儿童的能力;而真实情景中的语言训练更强调改变自闭症儿童,促进自闭症儿童适应环境,适应交往对象;将自闭症儿童置于真实的交往情景中,自闭症儿童出现哪些不适应,欠缺哪些方面的能力,我们马上可以得到最真实、最直接的反馈,根据自闭症儿童存在的问题再继续进行训练,使训练为应用服务。真实的语言交往是否成功,要看交往对象是否听懂了,交往对象是否满意,则要看是否能够达到交往目的。在我们给自闭症儿童设计的语言训练中,我们许多时候迁就自闭症儿童的表达方式,自闭症儿童也误以为自己表达的是正确的,然而一到真实交往情景中,换做其他交往对象,自闭症儿童还是无法顺利地建立起来与他人的交往。同时,因为我们的迁就,也使自闭症儿童迟迟不能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也让自闭症儿童迟迟不能理解语言交往的真实作用。
当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真实情景中让自闭症儿童学习言语交往,一定要辅助到位,复杂的问题要分解,要给自闭症儿童示范,让自闭症儿童进行模仿,互动成功以后,应及时让自闭症儿童体验自己的能力,体验成功。我们在形式化的语言训练中可能会花费高额成本,但语言训练仅仅停留在“训练”阶段,而在往往出现成人替代自闭症儿童说话的现象。我们一方面期待着自闭症儿童交往,一方面又剥夺了自闭症儿童应用语言实现真实沟通的机会。从语言的形式训练到语言的实际应用之间,如果不能贯通到底,那么结果就是我们在形式训练上下足了工夫,但是自闭症儿童仍然没有形成使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遇到实际情景的时候,又恢复到了原点。把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交流从熟悉的成人转向陌生的成人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学习跟别人打招呼,学习回答一些社会性提问都是在与人的自然交往过程中去完成的。我们希望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能够真正的帮助到自闭症孩子,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铺就一条宽敞的希望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