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家长经常问:
医生,验光单上写着‘+’号,这是远视吗?
婴幼儿阶段的孩子因为眼球小、眼轴较短,眼睛所看到的物体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后落在了视网膜后方,形成远视,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这种生理性远视就是眼科医生所说的“远视储备”。
儿童的眼部发展有三个阶段,分别是生理性远视,正视和近视。我们每个人出生自带的“远视储备”,就像是为视力发育的一笔存款。当这笔存款消耗完毕,眼睛也从远视状态发展为正视。
远视储备越多越好?
每个孩子出生的远视储备值就会因人而异。在合适的范围内,远视储备越多,近视风险越低。
其实,远视储备过高也不合适,一般高于300度远视储备就需要警惕了。如果远视储备过高,调节不能代偿,影响视觉发育,容易导致弱视。
一般来说,3-4岁儿童有200-250度的远视储备,5-6岁的儿童,有150度-200度的远视储备。当7-8岁儿童,有100-150度的远视储备,8-12岁的儿童有0-100度的远视储备。
远视储备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消耗完毕,将不复存在。所以,在不同阶段掌握孩子的远视储备度数,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眼球发育情况,预测近视眼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散瞳是测量远视储备的金标准。只有在散瞳后才能准确测量,未经散瞳的验光结果不准确。
如何防止远视储备过度消耗?
造成近视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其中,孩子过度用眼、眼部疲劳等后天环境因素,是造成“远视储备”额外消耗的主要原因。
想要保护“远视储备”不过早地被消耗完,较为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励孩子每天保持2个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让眼睛充分沐浴阳光;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避免近距离、长时间用眼,保持良好的用眼行为习惯,阅读写字时做到“3个1”:眼离1尺,胸离1拳,笔离1寸。
同时还需要通过定期的视力情况检查,记录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眼部参数,其中屈光度包括球镜(近视或远视)和柱镜(散光)度数,形成长期性的眼健康记录,建立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通过比对多次的眼部参数变化,持续追踪监测视力情况,能够及时发现近视的苗头,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避免或延缓近视的发生。
温馨提示:“建议家长从3岁起就定期带孩子到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检查,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记录孩子屈光发育情况,1年至少2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如果孩子已经近视,要去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