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出反复阴道炎“真凶”的关键工具                      ——阴道微生态检测

刘凤勤医生 发布于2025-03-08 20:35 阅读量706

本文由刘凤勤原创

阴道微生态是由阴道微生物群、宿主的内分泌系统、阴道解剖结构及阴道局部免疫系统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正常阴道微生物群种类繁多,但这些微生物与宿主阴道之间以及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达到动态的生态平衡,并不治病。若这个平很衡一旦被打破,则可能导致阴道感染的发生。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雌激素水平低下的婴幼儿及绝经后人群可发生婴幼儿外阴阴道炎及萎缩性阴道炎;阴道酸碱性发生改变,不利于乳杆菌生长,若厌氧菌过度生长则患细菌性阴道病;若需氧菌过度生长,则患需氧菌性阴道炎;长期应用广谱抗菌素药物,可抑制乳杆菌生长,导致霉菌性阴道炎;外源性病原微生物入侵,如滴虫、HPV病毒等,可导致滴虫性阴道炎和阴道宫颈上皮内瘤变。

阴道微生态检测是一种通过综合分析阴道内菌群组成、酸碱度(pH值)、分泌物成分等指标,评估阴道微环境是否平衡的检测方法。它不仅能明确阴道炎的具体类型(如霉菌性、细菌性、滴虫性等),还能发现潜在菌群失调或混合感染,对反复发作的阴道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尤为重要。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一、检测内容与意义

(一)核心指标:

1.乳酸杆菌:阴道“有益菌”的数量及功能(是否占主导地位)。

2. pH值:正常阴道pH≤4.5,若升高(>4.5)提示菌群失衡或感染。

3. 病原微生物:如念珠菌(霉菌)、加德纳菌(细菌性阴道病)、滴虫等

4.其他菌群:需氧菌、厌氧菌的比例及异常增殖情况。 5.白细胞和清洁度:辅助判断炎症程度。

(二)与传统白带常规的区别:

1.更全面:不仅查病原体,还评估整体菌群结构和功能。 2.更精准:可发现无症状的菌群失衡或混合感染(如霉菌+细菌共存)。

3.指导治疗:明确是否需补充益生菌、调整用药方案。 二、检测适用人群

1. 反复发作的阴道炎(尤其是治疗后仍反复瘙痒、分泌物异常)。

2. 常规治疗无效或症状与检查结果不符。

  3. 备孕、孕期女性(菌群失衡可能增加早产、感染风险)。

4. 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5. 不明原因的外阴瘙痒、灼痛、异味等。

三、检测流程

(一) 取样:医生用棉拭子轻轻刮取阴道侧壁分泌物(无痛)。 

(二)检测方法:

1.显微镜检查:直接观察菌群形态和白细胞数量。

2.功能学分析:检测H₂O₂(过氧化氢)浓度,判断乳酸杆菌活性。

3.分子生物学检测(如PCR):精准识别特定病原体(三)出结果时间:通常30分钟~1天(不同医院设备差异)。

四、报告解读示例 :混合感染---细菌性阴道病+霉菌性阴道炎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解读如下:

1、乳酸杆菌 : +或消失→菌群失衡,易感染;

2、 pH值  >4.5→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可能; 3、念珠菌阳性→霉菌性阴道炎 ;

4、加德纳菌  阳性→细菌性阴道病 ;

5、过氧化氢(H₂O₂) 阴性→乳酸杆菌功能低下,微生态被破坏 。

五、 检测后如何干预?

1.针对性用药: 若检出霉菌→抗真菌药(如克霉唑栓); 细菌性阴道病→甲硝唑等;

2. 补充益生菌:阴道局部使用乳酸杆菌胶囊,恢复优势菌群。

3.呵护正常阴道微生态平衡;

4. 调整生活习惯: 避免穿紧身裤及长期使用卫生护垫、减少糖分摄入、增强免疫力。

六、注意事项:

1.检查前24小时避免性生活、阴道冲洗或用药,以免干扰结果。

2. 若检测提示“菌群失调但无症状”,可能无需治疗,需结合临床判断。

3. 反复异常者:建议排查糖尿病、HPV感染、激素水平等问题。  

总之,阴道微生态检测是揪出反复阴道炎“真凶”的关键手段,尤其适合久治不愈、反复感染的患者。通过“杀灭治病菌+补充乳杆菌+养护有益菌”,科学调理阴道菌群,使之保持微生态平衡,从而摆脱反复感染的困扰。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