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季节来临,如何做好预防?

肖杰生医生 发布于2025-11-03 09:59 阅读量8011

本文由肖杰生原创


每年秋冬季节,随着气温下降,流感病毒也悄然活跃起来。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流感在北方省份通常会在每年1~2月达到高峰,南方省份则多在4~6月高发。与普通感冒不同,流感起病急、症状重,甚至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尤其对老人、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威胁更大。那么,面对流感,我们该如何科学预防?本文将用通俗语言,结合权威资料,为您提供一份实用的“防流感指南”。


 一、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



“打了疫苗就不会得流感了吗?”

不一定。但接种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即使感染了,也能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和住院风险。


“每年都要打吗?”

是的。流感病毒每年都在变,疫苗也会根据流行毒株更新。因此,每年接种一次才能保持有效保护。


“什么时候打最合适?”

最好在流感季节来临前接种,10月底前完成最佳。但整个流感季期间接种仍然有效。



“哪些人最应该打?”

以下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强烈建议优先接种:

- 6个月至5岁儿童;

- 65岁及以上老年人;

- 孕妇;

- 慢性病患者(如哮喘、糖尿病、心脏病等);

- 医护人员和照护者。



二、除了打疫苗,这些日常习惯也很关键!


1. 勤洗手,别乱摸脸

流感病毒可以通过手接触传播。打喷嚏、咳嗽后,或接触公共物品(如电梯按钮、门把手)后,应及时用肥皂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避免用手揉眼睛、摸鼻子、嘴巴。



2. 咳嗽打喷嚏要遮挡

用纸巾或手肘内侧遮住口鼻,防止飞沫传播。用过的纸巾立即丢弃并洗手。


3. 戴口罩,保持距离

在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场所,佩戴口罩可以有效减少病毒传播。自己或他人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时,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



4. 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洁

流感病毒在密闭空间中更容易传播。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或使用空气净化器,有助于降低病毒浓度。



5. 增强免疫力

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锻炼、充足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压力大、熬夜、营养不良都会削弱免疫系统。



6.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居家休息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全身酸痛等流感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带病上班、上学,防止传染他人。退热后至少24小时再恢复日常活动。



三、特殊人群要特别注意!


- 孕妇:孕期免疫力下降,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出现重症。接种疫苗不仅保护妈妈,也能为新生儿提供抗体保护。


- 婴幼儿:5岁以下儿童是流感高危人群,尤其是2岁以下婴儿。家长应尽早带孩子接种疫苗,并注意日常防护。


- 老年人:65岁以上老人感染流感后住院率和死亡率较高,建议每年接种疫苗,并注意基础疾病管理。


- 慢性病患者:如哮喘、糖尿病、心脏病等患者,感染流感后可能诱发原有疾病加重,应优先接种疫苗并采取更严格的防护措施。



四、常见误区,别再信了!


误区
正确说法
“流感就是重感冒,扛扛就好。”
流感比普通感感冒严重得多,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致命。
“我身体好,不用打疫苗。”
健康人也可能感染流感并传染给高危人群,接种疫苗是对自己和家人的双重保护。
“打过疫苗还感冒,说明疫苗没用。”
流感疫苗只针对流感病毒,不能预防普通感冒。即使感染流感,疫苗也能减轻症状。
“鸡蛋过敏不能打疫苗。”
目前我国流感疫苗卵蛋白含量极低,鸡蛋过敏者接种未见严重反应,一般可安全接种。


五、总结:防流感,记住“三件套”!


1. 每年接种疫苗——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


2. 做好日常防护——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  ;


3. 高危人群重点保护——老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要特别注意;


流感虽常见,但可防可控。科学预防,从你我做起。让我们在这个流感季节,用知识和行动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参考资料: 

:1、CDC. People at Increased Risk for Flu Complications. 2025-08-14.  

2、 CDC. Healthy Habits to Prevent Flu. 2025-09-03.  

3、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 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4、WHO. 季节性流感. 2025-02-28.  

5、国家卫健委. 医务人员流感培训手册.

备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我删除。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