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也会失眠?

肖杰生医生 发布于2025-10-23 10:55 阅读量4728

本文由肖杰生原创


一、前言


在现代社会环境中,青少年群体面临学业竞争加剧、作息节律紊乱、电子产品过度使用等多重应激因素,失眠问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青少年处于生理发育与心理成熟的关键阶段,长期睡眠障碍不仅会直接导致日间精神萎靡、注意力涣散、学习效能下降,更会干扰内分泌稳态与免疫功能,对骨骼发育、情绪调节及认知能力发展造成不可逆的长远影响。


当前临床针对青少年失眠的治疗需严格遵循“安全优先、疗效为本”原则:西医多以睡眠卫生教育、认知行为干预为主导,药物治疗因潜在依赖性与副作用风险,在青少年群体中应用受到严格限制;中医则基于“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理论,通过调节机体阴阳失衡状态改善睡眠功能,其中针灸疗法凭借操作简便、副作用少、靶点精准的优势,逐渐成为青少年失眠治疗的优选方案。


颊针疗法作为中医针灸学的创新分支,以“面部全息对应”为核心理论,通过刺激面部特定穴位即可调节脏腑经络气血运行,实现“调局部以治整体”的治疗效果。笔者近1年余运用中医外治疗法干预儿童青少年失眠病例10余例,疗效确切。本文选取1例采用颊针结合中药封包治疗的青少年失眠病例,从病因病机、辨证思路、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展开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二、病例资料


(一)基本信息

患儿蔡某某,女性,12岁。


(二)主诉:入睡困难7年余。


(三)现病史:患儿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入睡困难,表现为卧床后需半小时以上方可入睡,伴日间疲乏、颈枕部酸胀疼痛;病程中精神状态差,食欲欠佳,二便排泄正常,近3个月体重无明显波动。


(四)体格检查

1. 一般情况:神志清楚,全身皮肤无皮疹、黄染,巩膜无黄染,咽部黏膜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2. 呼吸循环系统: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3. 消化系统:腹部平坦柔软,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异常包块,肠鸣音频率正常(约4-5次/分)。

4. 神经系统及其他:颈枕部压痛阳性,无叩击痛;四肢腱反射对称存在,巴氏征、克氏征等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下肢无水肿。


(五)中医四诊

1. 望诊:精神神态正常,步态稳健,无异常姿态。

2. 闻诊:语声清晰,无异常呼吸音、咳嗽音,无特殊体臭或口气。

3.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细。


(六)诊断

1. 西医诊断:失眠

2. 中医诊断:不寐(阴阳失调证)


(七)治疗方案

1. 治疗原则:针药协同,调和阴阳,安神定志。

2. 颊针治疗:取穴为双侧上颈穴、颈穴、三焦穴、头穴及强化。

3. 联合治疗:配合中药封包外敷颈枕部,每周治疗1-2次,每次40分钟。


(八)治疗结果

经7次规范治疗后,患儿入睡困难症状显著改善:卧床后10分钟左右即可入睡,睡眠连续性良好,无夜间易醒;次日晨起精神饱满,日间疲乏、颈枕部酸痛症状完全缓解,食欲恢复正常。


三、病例按语


本案患儿为典型青少年慢性失眠,病程长达7年,且合并颈枕部躯体不适与胃肠功能紊乱,结合“舌淡红、苔白、脉弦”的体征,辨证核心为“阴阳失调、心神失养”——青少年处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阶段,长期作息失衡易致阴血暗耗,阳气浮越于上,心神失于濡养而发为不寐;颈枕部酸痛提示局部经络阻滞,三焦穴脉不畅,进一步加重阴阳失衡状态。


治疗方案的合理性体现在三方面:其一,颊针选取“双上颈、颈穴”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缓解躯体紧张,为心神安定奠定基础;其二,“三焦穴”为调节全身气化之关键,可通过疏通三焦水道、平衡脏腑阴阳,改善“阳浮阴弱”的病机;其三,“头穴”直接作用于巅顶,可安神定志、收敛浮越阳气,三穴合用共奏“调和阴阳、安神助眠”之效,配合中药封包外敷可增强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从疗效来看,经7次治疗后患儿睡眠功能完全恢复,印证了“从阴阳失调论治”及颊针疗法在青少年失眠中的有效性。此案亦提示:青少年失眠诊疗需避免单纯依赖药物,应从“生理-心理-行为”多维度干预,一方面通过中医外治疗法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另一方面需结合睡眠卫生教育(如规律作息、减少电子产品使用)进行早期干预,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睡眠质量,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本案为临床治疗青少年慢性失眠提供了“辨证精准、疗法安全、疗效确切”的实践参考。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