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手足多汗病案篇

肖杰生医生 发布于2025-10-18 15:06 阅读量334

本文由肖杰生原创

手足多汗症是临床常见病症,以手足部汗液异常分泌增多为主要特征,多在情绪紧张、劳累或静息状态下发作,严重时汗液可淋漓不止。该病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社交活动,长期还可能引发手足皮肤浸渍、真菌感染等继发问题,显著降低生活质量。

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治疗以对症控制为主,虽能短期缓解症状,但易反复且存在一定副作用。中医则将手足多汗纳入“汗证”范畴,认为其发病与脾胃湿热、阴虚火旺、营卫不和等病机密切相关,治疗核心在于辨证论治与整体调理。

经方作为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精华,历经千年验证,在汗证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如桂枝汤、当归六黄汤、茵陈蒿汤等经典方剂,均有明确适应症与配伍逻辑。本文通过整理临床典型病案,系统阐述经方治疗手足多汗症的辨证思路、选方依据及疗效观察,旨在为临床应用经方治疗本病提供参考,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功能性疾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

病案详情

患者信息:曾先生,男性,34岁。

初诊时间:2025年10月11日

 主诉:手足汗多伴怕冷10月余。

现病史:10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手足汗多、怕冷症状,熬夜后症状加重,且易疲劳。曾多次在外院接受治疗,效果欠佳,遂慕名就诊。患者发病以来,食欲尚可,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

中医四诊:望诊见精神神态正常,步态平稳;闻诊无异常声音与气味;舌淡胖、苔厚白,脉虚。

诊断:西医诊断为局限性多汗症;中医诊断为汗证(脾阳虚证)。

治法:温阳健脾、疏肝理气。

 方药:理中四君合四逆汤加减(白术、茯苓、干姜、党参、柴胡、枳壳、白芍、炙甘草),共7剂,每日1剂,分2次口服。

二诊时间:2025年10月24日

二诊情况:患者诉服用上述中药7剂后,手足出汗明显减少,手足怕冷症状基本缓解,但出现口角略有干涩。望诊见舌淡胖、苔微黄,脉仍虚。

方药调整:在原方基础上加黄芩一味,续服调理。

随访结果:后续回访得知,患者经此次治疗后,近一年手足出汗及怕冷症状未再发作,疗效稳定。

病案按语

本案患者以“手足汗多伴怕冷”为主诉,病程10月余,结合舌脉(舌淡胖、苔厚白、脉虚)及易疲劳、熬夜后症状加重等表现,中医辨证为脾阳虚证。脾主四肢,脾阳亏虚则温煦无力,四肢失养,故见手足怕冷;阳虚不能固摄津液,津液旁达于四肢,发为手足多汗。

治疗以“温阳健脾、疏肝理气”为法,选用理中四君合四逆汤加减。方中干姜温中散寒,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共奏温阳健脾之效;柴胡、枳壳、白芍疏肝理气、调和气血,兼顾“肝脾相关”之理。二诊时患者怕冷、多汗症状改善,但出现口角干涩,考虑为温阳药偏燥伤津,故加黄芩清热润燥,既制温药之燥,又清新生之热,体现“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的中医原则。

后续随访显示患者症状近一年未复发,表明本案辨证精准、方药配伍得当,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功能性疾病“整体调理、标本兼顾”的优势,为脾阳虚型手足多汗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案例。

备注:图片源于网络,并非患者本人。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