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针药结合病案

肖杰生医生 发布于2025-06-16 21:56 阅读量1432

本文由肖杰生原创

患儿李某某,女性,8岁5个月。主诉:鼻塞、张口呼吸2月余。
初诊时间:2025-5-21日。
现病史特点:鼻塞、张口呼吸,夜间睡眠不安,曾多次在外院就诊给予口服西药(具体药物不详),但效果欠佳,仍鼻塞、张口呼吸。
既往史:有腺样体肥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病史。
辅助检查 :鼻咽喉镜检查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约80-85%。
中医望诊舌淡红苔白,脉浮。
诊断:变应性鼻炎、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
治疗方案:针药结合。
针刺取穴:按颊针疗法标准取穴。
方药:辛夷、茯苓、路路通、夏枯草、银柴胡、黄芩、防风、川芎、赤芍、炙甘草。
复诊:6-16,口服经颊针治疗一次及口服中药7剂后,于5月31日复查鼻咽镜示: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约55%。
治疗方案:继续针药结合,取穴同样,方药调整为以下
按语:患儿李某某此次就诊,主要因腺样体肥大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经初诊后采用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案,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疗效。

从中医辨证角度而言,患儿舌淡红、苔白,脉浮,辨证为风邪外束、肺气不宣之证。采用颊针疗法配合中药内服,针刺取穴依据颊针疗法标准,可起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作用,改善局部气血运行,有助于缓解鼻腔及咽喉部的阻塞状态,从而减轻鼻塞、张口呼吸等症状。中药方中辛夷可宣通鼻窍,茯苓健脾利湿,路路通通经活络、利水消肿,夏枯草清肝泻火、散结消肿,银柴胡清虚热,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防风祛风解表,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赤芍活血化瘀,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通窍利咽、化瘀消肿之功,使患儿腺样体肥大得以缓解。

从复诊结果来看,鼻咽镜检查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面积已由初诊时的约 80 - 85% 减少至 55%,表明目前的治疗方案初步有效,患儿的腺样体肥大情况得到了改善,鼻腔通气功能有所恢复,张口呼吸等症状也随之减轻,但仍有进一步治疗的必要,继续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案,有望进一步缩小腺样体肥大程度,改善患儿的呼吸及睡眠状况,降低腺样体肥大对患儿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后续治疗中,需关注患儿对治疗的耐受性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需指导患儿家长注意日常护理,避免患儿感冒受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以减少诱发因素,促进患儿康复。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