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目前第4位死亡疾病原因为慢阻肺,全世界每年约有2.74亿人死于慢阻肺,而我国总的COPD患病率为8.2%,其中男性占12.4%,女性占5.1%,城市为8.8%,农村为7.8%,吸烟人群慢阻肺的发病率大概是不吸烟者的2倍。平均我国约每分钟就有2.5个人死于慢阻肺,每年就有100万人死于慢阻肺。如此庞大的数据,特别是此次疫情,有慢阻肺的患者感染了新冠死亡率明显增加!因此,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慢阻肺的预防及规范治疗。但目前我国居民存在着知晓率极低,所以医生普及慢阻肺健康知识显得极为重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慢阻肺一些相关的知识吧。
什么是慢阻肺(COPD)?
慢阻肺就是一种气道逐渐阻塞的破坏性肺部疾病,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多属于此病范畴。
慢阻肺临床有什么表现或特征?
1、咳:慢性咳嗽是慢阻肺的首发症状,特别是晨起时较明显。
2、痰:平时咳痰为白痰,当感染时为黄痰。
3、喘:在劳动后加重或活动后有气促,以呼气困难为主。
4、季节性:转季节、天气变冷更容易发作。
5、环境:存在被动吸烟、长期地接触粉尘、烟雾、有害气体等环境中更容易发作。
慢阻肺有什么临床体征?
早期体征一般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这些体征:桶状胸,肺部叩诊呈高清音,两肺呼吸音低,有干、湿啰音,严重者呼吸时胸部的动作不和谐,出现端坐呼吸,黏膜和皮肤可发紫,有右心衰竭者还会出现下肢水肿,肝脏肿大等。
慢阻肺轻重程度如何区分?
根据临床表现和肺功能,慢阻肺可分为四级如下:
0级:基本没有临床症状,肺功能也正常,但却是慢阻肺的危险期。此期只有慢性咳嗽、咳痰等不典型的症状,往往容易被误诊或忽视。
I级:轻度(一般不影响生活与工作)。
II级:中度(发病患者应休息治疗,可做轻体力家务,病症反应较强)。
III级:重度(发病患者痛苦异常、无法活动、吃饭不香无食欲、伴有一定程度的并发症,如心脏功能低下(心脏衰竭)
IV级:极重度(伴有显著的并发症、病危)。
哪些生活习惯与慢阻肺的关系最为密切?
这位专家都已经认识,钟南山在一次慢阻肺防治专题会议上指出:“目前已经确定的可导致COPD的因素主要包括吸烟、粉尘、烟雾及长期接触有害气体。”有关专家经过临床 观察也认为:中年患者发病,与抽烟、空气污染、装修污染、不良生活习惯也有关。因此,预防慢阻肺疾病要从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
1、吸烟
根据有关调查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病率高2-8倍,且患病率与吸烟时间长短、日吸烟量呈正比,被动吸烟的成年人,患慢阻肺的机率会增加10%-43%,我国烟民已达3.2亿多,其中青少年占有8%-10%,每年至少有3000万人因吸烟而早逝,因此戒烟刻不容迟!
2、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
我国空气污染较严重,发达国家百年间经历的不同工业发展阶段的大气污染问题在我国以压缩的方式同时集中显现,对我国人群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相关。近年来,我国慢阻肺的发病率和住院率呈上升态势。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暴露于室外空气污染与慢阻肺的发病相关。这里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指PM2.5,即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头发丝粗细的1/20。这些PM2.2产生主要来源于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3、其他
生活中的很多习惯,都会引起慢阻肺的复发和加重,如:
情绪激动、拥挤的地方、寒冷时节,注意保暖、营养因素与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如维生素A、C缺乏,可使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修复影响,易患慢性支气管炎,长期窝着身子上网也会影响胴部发育引起慢阻肺的发生。
如何预防慢阻肺的发生?
1、戒烟
专家认为,戒烟是防止慢阻肺和减轻此病进一步恶化的最重要措施,不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及时戒烟,慢阻肺的发生率可减少80%至90%。
2、做好防范措施,避免及入有害物质
(1)、居家中要保持居家中的环境通风良好
(2)、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环境中工作或生活,则需要做好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或面具。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生命在于运动,有效的锻炼的,有效于增强体质,对很多疾病都有帮助,这个毋庸置疑。
4、接种疫苗
感冒可使慢阻肺病情加重,导致肺功能急剧下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慢阻肺病人应该在适当的时间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慢阻肺的复发和加重。
备注:以上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联系我删除!参考杭州师范大学 基础医学部陈维亚PPT。